博大绿泽:海绵城市可以解决“城市看海”的问题?

2016-08-11 22:24:00    作者:博大绿泽 伍业钢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浏览次数:

  中国风景园林网讯 伍业钢博士:生态学家,生态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近年来带领团队从事全国80多个城市的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并编写《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技术、案例》一书,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博大绿泽:海绵城市可以解决“城市看海”的问题?

博大绿泽:海绵城市可以解决“城市看海”的问题?

  海绵城市作为一项国家推行的政策,能够为我们城市带来什么样的改变,是很多设计师、政策执行者和城市市民关心的问题,尤其是近日的“武汉看海”、“广州看海”、“安徽看海”…等等,给城市和市民造成的损失和痛苦是巨大的。人们自然会质疑水利工程、海绵城市的效益,问个“为什么”,问“路在何方”众云纷纷,这很自然。

  海绵城市是否可以解决”城市看海”的问题?海绵城市是什么?我认为我们首先应该了解海绵城市的来龙去脉。海绵城市的提出无疑借鉴了国外“低影响开发(LID)”的理念和技术,但极为重要的是,人们往往没有认识到它俩的根本区别。“低影响开发”是在流域系统的功能性和结构性完善的基础上,对城市开发影响的限制。通俗地说,就是大尺度流域范围内地表径流、植被、水土保持、自净化系统、水系空间格局都比较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都比较好的情况下,“低影响开发”要求城市开发要把地表径流、面源污染等降低的最低的程度。“海绵城市”提出的背景是,我们已经人为地已经把流域“建设”得支离破碎,把河流变成排洪渠,水系自净化系统的湿地、坑塘、滩涂、植被荡然无存,弯弯曲曲的河流自然空间格局的根本改变后,我们再去做“雨水花园”、“低影响开发”,也许只会是杯水车薪。因此,从本质上来说,海绵城市应该是个宏观尺度、流域层面的“低影响开发”。尺度搞错了,一切都是徒劳。简言之,海绵城市建设就是要从区域、流域的尺度上重新考虑我们的“治水”理念,重整山河、回归乡土、回归自然、回归大禹治水的疏和蓄、回归李冰都江堰的分与合。我们这个民族有几千年的顺水而兴的智慧,海绵城市应该是中国智慧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从六个方面重点思考解决“城市看海”的问题和未来海绵城市建设的问题。这些也许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也许是显而易见的问题,但也是一直在被忽略的问题:

  第一,流域尺度的问题

  历史上的武汉区域的空间格局本来是六分水,三分田,一分山;现在城市建设和发展,把六分水变成了四分城二分水,城市建在湖里,被淹是很自然的。我们建了很多、很高、很坚固的大堤,把水拦住了。但是,暴雨一来,城市还是被淹。我们常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出走”,可我们的城市建设却往低处建,又企图让水往高处走(水泵泵水)。我们总是企图把水给圈起来,腾出空间建城,可我们是否想过应该把城市“圈”起来?我们总是企图建设高堤坝,防百年一遇洪水,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城市建在百年一遇的洪水水位高度以上?我们要让河流按我们的意志去走、让湖泊变城市,我们做到了!可我们得到什么样的回报了呢?所以,要解决“武汉看海”的问题,还是要从流域的尺度,让水往低处流,让城市留有足够的水面和湿地空间,最大限度地满足史上最大连续降雨量的蓄水要求。同时,应该按历史最大的连续降雨量,设计城市地表径流模型,分流入湖泊、分流入农田、分流到下游,还要修复湖泊和湿地水域面积和蓄水能力(当然包括围城、泵水、水利工程)。既然是流域尺度,那么,上游和下游的水文状况和影响是必须考虑在模型里的。总之,海绵城市解决“城市看海”是一个流域的系统工程,不是一城一区的工程所能解决的。

编辑:guoa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襄阳市出台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让雨水自然渗透、就地消纳,城市不再出现内涝。记者昨从襄阳市规划局获悉,《襄阳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获市政府批复。【详细】

老城新生:武汉“海绵经验”或全球推广

  近日,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的绿色生长项目组来到武汉,计划将武汉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活动作为【详细】

观察:国家级海绵城市“延迟交卷”为哪般?

  2015年,住建部、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开评了首批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按照申报要求, 试点海绵城市建设周期为两年。但3年过去了,本该去年就验收的项目到目前为止还在紧锣密鼓地建设,这是为什么?【详细】

上海浦东:大力推广海绵城市道路核心技术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浦东新区第九届学术年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