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出台海绵城市规划
通过将海绵城市理念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结合常州实际情况,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总体思路,到2020年实现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30年实现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8月8日,常州市规划局组织编制的《常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在江苏省率先通过了专家评审。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过度强调末端治理,忽视源头减排、资源化利用,而海绵城市则强化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和有效利用。
常州市规划设计院市政研究所工作人员介绍,《常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规划范围为原常州市区,总面积达1862平方公里。规划遵循住建部《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将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常州城市水生态的修复、水环境的改善、水资源的涵养、城市内涝防治能力的提升,为常州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指导。
到2030年,市区80%建成区面积将具备“海绵”功能
近年来,常州市积极探索实践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横塘河湿地公园宽度大于3米的园路均采取透水铺装,建设雨水湿地系统,以实现对地表径流雨水的滞蓄和净化。高铁公园通过布置透水铺装、渗水边沟、湿塘和雨水花园,实现了雨水的自然循环和综合利用。
今年7月,常州市入选了江苏省海绵城市试点地级市,辖区武进区入选试点县(市、区)。
接下来,常州市所有新建项目都将按照海绵城市要求系统实施建设;老城区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内涝整治、河道黑臭水体治理、旧城更新等逐步推进海绵化改造。规划至2020年,海绵城市建设效益彰显,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热岛效应得到缓解;城市河网基本环通、水系生态基本恢复,水面率达4.7%以上;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基本消除中心城区易积水区,内涝防治能力有效抵御30年一遇最大24小时降雨量的防涝要求;污水处理厂尾水再生利用与雨水资源利用成为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污水处理厂尾水及再生雨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率达20%以上。到2030年,市区80%建成区面积将具备“海绵”功能,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效应有缓解”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
编辑:wanglongzhao
相关阅读
中规院总规划师建言成都公园城市
9月27日,2019公园城市建设研讨会在成都举行。14名公园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生态建设等国内外知名专家齐聚成都,共商公园城市的发展。【详细】
襄阳市出台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让雨水自然渗透、就地消纳,城市不再出现内涝。记者昨从襄阳市规划局获悉,《襄阳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获市政府批复。【详细】
老城新生:武汉“海绵经验”或全球推广
近日,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的绿色生长项目组来到武汉,计划将武汉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活动作为【详细】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将在杭州召开
记者从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我国城市规划领域水准最高、参与度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年度学术盛会,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将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举办。这是继首届年会在杭州举办后,时隔18年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