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奇点”来临,共寻未来城市之路
以上变革的方向总体上将会使城市的运转更加高效:
(1)交通服务的高效:
①设施通行效率更加高效。当前的交通组织规则安全距离、自动连接、红绿灯等均根据人体反应速度等机能限制所设定,随着车联网等自动驾驶将会引起规则的改变,甚至如马斯克所宣城,未来人类驾驶将会被禁止上路。
②时间资源利用更加高效。当前夜间时间资源的浪费,如对疲劳驾驶、以及安全驾驶考虑,在自动驾驶、新能源革命下得到充分利用。
③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如无人机等。
(2)交通组织的高效:
①信息化促进物流组织高效。信息不对称和计算不足的无效运输低效,在物联网、分布式计算等带来的物流组织效率大幅提高,库存存储空间和物流运输数量得以大量节省;
②无效物品跨区域转移将被极大减少。3D打印技术结合新材料革命的结构强度等问题突破后,工业品更多的“模型数字化+本地模块化材料打印”引起物品跨区域转移需求大幅下降。部分传统制造业大幅衰落,将会引起枢纽体系、航运体系格局和规模的变革。
(3)设施资源利用的高效:
据统计,小汽车资源实际的利用效率只占到2.5%,大部分时间都在停车位上。公共交通在非高峰时间上都是浪费。在社会设施组织高度信息化及智能化后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加上设施制造和能源成本的急剧降低,基本的私人门对门机动化也将成为公共服务。
(4)能源利用的高效。
①能源存储更加高效。效率过低导致的跨空间转移、跨时间段的能量不能转移浪费,如太空收集能源技术等。
②能源转化更加高效,克服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转化、潮汐能、地热、风能的转化低效,以及“人造太阳”等核聚变技术。未来在能源转化和存储技术革命后将大幅增加能源利用效率,加上人工智能的飞跃,将会产生不知疲倦的机器人作业,进行生产任务和建设任务,将会产生现在看来更夸张的“超级工程”(水下城市、地下城市等)。
(5)人机交互的高效。
几千年来机械工具不断拓展人类的物理限制,几十年来的计算机、机器学习,以及未来的人机交互正在不断拓展人类的脑力限制,将从更深维度的拓展人类使用工具的能力。
2、人性之“锚”
相较于信息、生物、材料等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性的变化是如此之慢,以至于我们不得不从几百年前的音乐作品、几千年前的哲学作品中寻找慰藉。对于人性我们认为:
(1)人性具有保守的一面。
面对面交流、融入大自然是人类内心本源的偏好。从电话、网络、视频、全息、正在出现的虚拟现实VR等来看,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体验一直在被逼近,但始终未被替代。对此认为未来城市仍然会注重对大自然融入、社区建设、人群亲近互动的重视。
(2)人性具有追求的一面。
作为人类群体的自我实现,永不停歇。如洗衣机、电饭煲、小汽车并未让人的时间变得更多。对此认为未来超级工程的出现、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出现。
三、城市形态——变革下的城市重塑探讨
基于以上背景和趋势判断,从城市居住、生活、休憩、交通四个基本功能出发,认为城市空间将发生重塑:
1、城市空间重塑——物质形态
(1)超级工程不断涌现。
出现超级地下城市、水面(下)城市、超级市政工程(地下各种功能的通道);
(2)海权时代进一步消弱,传统枢纽衰落,新型枢纽涌现。
传统大型客货运枢纽、航运港口因传统需求下降而衰落,服务新内容和趋势的新型枢纽(如新型航空飞行器、地下枢纽)将涌现。
2、城市空间重塑——功能形态
(1)产城融合不再是问题。
专业的规模型工业厂房均成为无人厂房,从建造到生产均为自动化和远程遥控。居民生活工作更加社区化。空间资源(路面等)更多的释放给社区,供交流使用,交通、市政等非目的性需求设施更加“隐形”(如地下化等)。
(2)社会阶层圈子化集聚更加明显,地球村变得更“小”更“近”下的优、劣势人群差距继续保持,“择邻而居、择友而行”更加成为社会特征。
(3)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受地理的限制大大弱化。新型交通组织效率使大型都市范围内文化、教育、体育、医疗等方面的服务可以快速到达,以及依靠远程遥控和人工智能得到满足。
(4)大型都市区域范围内的自然环境品质和地方特色成为吸引高端办公及居住的主要因素,与资源禀赋相融的多样办公社区、产业社区将会涌现。
编辑:lian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