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城市景观(HUL)保护的杭州经验

2016-09-07 11:14:24    作者:张朵     来源:城市怎么办     浏览次数:

  1、保老城、建新城

  杭州按照“保老城、建新城”的理念和“两疏散、三集中”的思路,把保护的重点放在老城,把建设的重点放在新城,疏散老城区人口和建筑,推动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高校向高教园区集中、建设向新城区集中,不仅使历史文化名城尤其是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好的保护,而且有力地推动了杭州城市沿江跨江发展,实现了保护与发展的“双赢”。西湖申遗验收的时候来了一位韩国专家,她看了西湖就提出了疑问,如果真的如汇报那样土地不能卖、工厂不能办,那么杭州究竟要不要发展,杭州老百姓的生活品质究竟要不要提高。后来,杭州请她参观了钱江新城,讲了“保老城、建新城”的做法,她才相信西湖的保护是可持续的,否则她根本就不相信“还湖于民”目标不改变、门票不涨价、博物馆不收费、土地不出让、文物不破坏、公共资源不侵占等“六个不”承诺。十多年的实践证明,杭州之所以能够实现保护和发展的“双赢”,关键是走了“保老城、建新城”这条新路和生路。

  2、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杭州在城市建设上既借鉴西方“城市更新”理论的合理元素,又吸取不少城市“拆旧建新”的现实教训,提出了城市有机更新理念,把生物学中的“生命”概念引入城市建设,把城市作为一个生命体来对待,突出“有机”二字,由点到面,由线到片,大力推进城市形态、街道建筑、自然人文景观、道路设施、城市河道、城市产业、城市管理的有机更新,让杭州这座古老的城市青春永驻、生命长存。比如,杭州坚持以“路(河)有机更新”带整治、带保护、带改造、带建设、带开发、带管理,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3、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保护体系

  杭州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系统综合、有序推进,形成以“点”为基础、以“线”为纽带、以“面”为突破、以全“城”保护为终极目标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对文化遗产实行“应保尽保”。一是做好“点”的保护。按照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可识别性原则,推进各级文保单位保护、市区老房子保护、危旧房保护与改善、农村历史建筑保护、工业遗产保护、校园遗产保护等各项工作。在法规上明确已建成50年以上的有价值的老房子一律不准拆。二是做好“线”的保护。坚持积极保护、可持续发展,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老街古巷改善、古城墙以及历史河道、水系的保护。三是做好“面”的保护。按照保护第一、生态优先,传承历史、突出文化,以民为本、为民谋利,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重点推进文化遗址区、历史城区、名镇古村及湖泊、湿地等的综合保护。

  4、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原则,健全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制,积极开展活态保护,申报重点保护项目,抢救濒危遗产。

  同时,为了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这篇大文章,杭州坚持“研究先行”,以研究带规划、带建设、带保护、带管理、带经营,先后建立世界遗产保护杭州研究中心和中国历史城市景观研究中心,成立历史城市景观保护联盟,设立杭州学六大分支学科,推进《城市学文库》、《杭州全书》编纂工作,开展钱学森城市学金奖、西湖城市学金奖优秀研究成果征集评选活动,举办年度杭州世界文化遗产国际会议等等,切实将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城市文脉作为每一个杭州人的历史责任,不遗余力地保护与传承,当好“薪火传人”。

编辑:lianq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