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建海绵型公园绿地需按快进键
连遭暴雨袭击,河湖水位持续上涨,超过警戒线……今夏苏城防汛可谓“步步惊心”。就在上月,苏州在省内率先完成“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评审,开始迈入“海绵时代”。
公园绿地是海绵城市中容量大、吸水率高的“海绵体”,如何进一步增强这些“海绵体”的“弹性”,在大雨洪水来时吸入更多的水,在天干地旱时又能“挤”出来用,让城市能更畅快地吐纳呼吸,真正回归自然?“海绵”这一理念,在新近的城市绿化实事项目中又如何体现?连日来,记者来到项目现场,与施工负责人面对面,并与城市绿化规划设计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人工水禽湖:在山与湖之间加一块“海绵”
石湖生态园西南部,位于上方山东、石湖西,有一个面积10万多平方米的“水禽湖”,是一个新开挖的人工湖。
项目设计师俞隽告诉记者,这里原先被村庄和厂房占据,山和湖之间的自然水系被严重割裂,从山坡流下来的雨水无法汇入石湖。“为此,我们提出地缘重构策略,意在恢复山与水之间的‘最初联系’。在上方山与石湖之间构建一处生态缓冲带,充分利用自然地形,通过小溪、河流、植草沟,将从山上流下来的雨水引入沟渠,再汇入与石湖自然连通的人工湖,形成整体水系并提升其功能。”
往西走不多远,路边一条半湿半旱的溪流跃入眼帘。记者现场看到,缓缓流淌的山溪,被一道道鹅卵石垒成的“小闸”隔成一段一段的“断流”,越往下流,水量越小,直至干涸,成为“旱溪”……俞隽介绍,这样的水系格局,能有效缓冲暴雨时从山上流下来的雨水,并加以收集、利用,形成水禽栖息的景观湖泊。“更重要的是,能增加石湖流域的雨洪调蓄容量,成为具有‘滞蓄’功能的海绵水体”。
“与此同时,我们根据场地条件对植被进行了梳理,注重发挥植物对水体的净化功能。”俞隽告诉记者,“这里营造的水生植物生境,能够对滞留、沉淀在水体中的污染物,高效进行吸附、降解,充分发挥海绵体的‘净化’能力,进一步改善水质。”
记者注意到,与传统绿化景观中常见的石材地面不同,现场选用的是高渗透性的透水混凝土和承载式植草地坪。俞隽说,这种材料是“会呼吸的场地铺装”,易于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同时也易于蒸腾、释放土壤中的水分。据悉,生态园内收集的雨水,均用于绿化浇灌或绿化景观,多余的洁净雨水则通过水系排入石湖。同时,园内所有建筑内产生的污水均排入污水管网。
编辑:lianqi
相关阅读
襄阳市出台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让雨水自然渗透、就地消纳,城市不再出现内涝。记者昨从襄阳市规划局获悉,《襄阳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获市政府批复。【详细】
老城新生:武汉“海绵经验”或全球推广
近日,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的绿色生长项目组来到武汉,计划将武汉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活动作为【详细】
观察:国家级海绵城市“延迟交卷”为哪般?
2015年,住建部、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开评了首批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按照申报要求, 试点海绵城市建设周期为两年。但3年过去了,本该去年就验收的项目到目前为止还在紧锣密鼓地建设,这是为什么?【详细】
上海浦东:大力推广海绵城市道路核心技术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浦东新区第九届学术年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