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文:中国古典庭院里的“礼”

2016-09-12 14:17:40    作者:郭丽文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浏览次数:

  中国风景园林网讯 庭院如同建筑的外衣,自古至今就是人们所追求的心灵归宿。《辞源》对“庭院”的解释为:“堂前之地为庭,屋室庭院为庭宇,宇为屋边。”庭院即为屋前后左右的院落。

  中国古典庭院发展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据《韩非子·五蠹》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由此可以推测远古人的居住方式。随着时代发展,原始居住空间让位于以固定材料来建造的居住空间。据《易·系辞》记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之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随着文明提高,人们从穴居、巢居空间逐渐形成以灵台、宫殿、园囿为主的居住环境,以满足生活需求。根据《诗经·灵台》记载:“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々。王在灵沼,于牣鱼跃。” 作为建筑的附属空间,古典园林萌芽于商、周,至宋代已达到极高艺术水准。童雋先生曾经指出:“中国有关园林最早记载,始见于殷、周之际的‘囿’和《诗经》所咏的‘园’,都在三千年前。”中国古典庭院是在皇家、贵族的囿圃基础上,结合地形地貌、建筑、山水、花木、文学、书画、雕刻和工艺等,构成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综合性艺术空间。

  中国古典庭院是中国传统思想的载体之一。《尚书》所谓“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就是强调人是万物中最为灵贵,并与天地列为三才的思想。“万物与我合一”是中国古典造园艺术追求的至高境界。古典庭院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如同《中庸》所说:“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又说:“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强调人应各守其道、各守其分、自修自律的正心之道,可见儒家崇尚礼乐等级制度来强调天、地、人三才,以人为本,重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秩序和谐统一。《礼记·礼器》篇记载:“礼,时为大,顺次之,体次之,宜次之,称次之。”通过“礼”来强调以三纲五常、道统礼制的秩序价值观来规范人在社会中有序道德观,因此,古典庭院艺术将儒家的品德秩序之美转化成自然园林空间来寄托对精神美的追求,可见“礼”在古典庭院的重要性。

一、古典庭院布局的“礼”

  中国古典庭院分为内庭院和外庭院,内庭院通常为私密空间,而外庭院通常为游览活动空间。受传统儒家的秩序思想,如同《礼记·礼器》篇所云:“礼记古之圣人,内之为尊,外之为乐,少之为贵,多之为美。”因此,内庭院受“礼”之影响,布局幽静而朴实,结构元素简洁精细。孔子云:“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筚门圭窬,蓬户瓮牖”简洁朴素的内庭代表儒家的品格及文化的象征。(见图1)外庭院作为公共空间则丰富而雅趣,步入其中,细微之处见匠心,沿阜垒土,移植奇花异草,营造亭台楼榭,处处维景,步步悦目,并且遵循叠山现脉、理水寻源、因地制宜、全园生动的规律,如明代造园大家计成所言:“园地惟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即便在平地造园,也应运用“需高可培、需低可挖”的手法,按照传统造园的动静布局规律,结合主次、焦点、对比、渐层、重心、抑景、透视、对景、透景、障景、添景、夹景、框景、漏景等法则,通过在合理的空间中叠山理水、筑墙架桥、点石画路,添其精巧雅致的亭廊台榭,使外庭空间既生动朴实,又自然幽静。以“礼”适中的秩序思想做到庭院中和谐之美,如同孔子言:“夫礼,所有制中也。”然而受《礼记·乡饮酒义》所云:“亨狗于东方,祖阳气之发于东方也”北方四合院的布局中厨房都设置在东厢房。在古典庭院布局中,主要建筑都坐北朝南,这也是受于“礼”的因素,《礼记·乡饮酒义》中记载:“南方者夏,夏之为言假也,养之、长之、假之,仁也。西方者秋,秋之为言愁也,愁之以时察,守义者也。北方者冬,冬之言中也,中者藏也。”因而,中国古典庭院建筑都坐北朝南,这是受中庸之道而面南之仁德,这是符合“礼”道。(见图2)

郭丽文:中国古典庭院里的“礼”

图1

编辑:guoa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设计理论 | 十招看破中国古典园林构图法

研究中式古典园林的目的有二:【详细】

中国和德国屋顶花园发展对比

  玫瑰姐计划在4月份去德国,先在网上搜了一些德国攻略,找到了德国屋顶花园的文章。【详细】

我国城市规划的困境

  2004年初,北京市交通管理部门首次承认首都交通规划的失败是造成城市交通不畅的主要原因。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半个世纪的发展结果却成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