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筹建“国际一流生态宜居城市”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B20)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时说,杭州是生态文明之都,山明水秀,晴好雨奇,浸透着江南韵味,凝结着世代匠心。
杭州市政府提出要“加快形成国际一流生态宜居环境”的目标,充分体现杭州作为一座山水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质和功能,这是城市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广大市民的希望,更是党中央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建设“国际一流生态宜居城市”,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全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广大市民群策群力,砥砺奋斗。
切实把握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第一次城市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我们要善于学习国际一流城市的理念和经验,在思想观念上认识城市、理解城市、严格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办事。西方城市几百年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城市理论发展经验,其中田园理论与“新城市主义”是较有影响力的理论,作为两种不同时期的城市发展理论,它分别代表了城市扩散和内聚的方向,各有优点和历史背景,我们要善于学习和吸收,运用到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之中。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从上个世纪诞生以来对当代城市规划设计产生重大影响,“田园城市运动”已发展成为世界性运动,为后人留下了一份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明确城市战略发展的目标和定位
城市战略发展目标和定位具有前瞻性、方向性和引领性,在城市发展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此次全会提出“建设国际一流生态宜居城市”是充分考虑到杭州现有的资源条件和发展潜力,经过科学论证和评估后提出来的。“国际一流的生态宜居环境”包涵两重意思:一是“国际一流”;二是“生态宜居”,两者既相互关联又有区别。一个城市可以是生态宜居城市,但不一定成为“国际一流”,而要成为“国际一流”城市,首先应该是“生态宜居”城市。
从杭州城市发展的历史背景看,九十年代很早就提出了“四个在”的城市目标,即“居住在杭州、学习在杭州、创业在杭州、游在杭州”目标,新世纪来临又提出建设“生活品质之城”,十次党代会又提出建设“东方品质之城,幸福和谐杭州”的城市定位,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杭州先后获联合国授予“最佳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获世界休闲组织命名“东方休闲之都”,曾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和“中国十大宜居城市”等荣誉,使我们在冲刺“国际一流生态宜居城市”有了一定的基础和底气。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杭州作为亚太城市的一员,与西方城市迥然不同的特征:一是亚太城市人口密度高,城市人口多;二是城市功能混合使用,大多数西方城市根据不同功能进行严格的分区,而亚太地区城市则以不同土地功能混用而闻名;三是以政府为中心和鼓励开发的文化;四是少量的公共空间,亚太城市公共空间不足西方城市的1/10,缺乏公共空间的大型节点和总体结构,中心人口密度极高。这些特点在杭州也都存在。此次全会提出建设“国际一流生态宜居城市”,首先是我们既有历史文化名城和创新活力之城的基础,又有自然山水的基础,同时杭州有建设“美丽中国”样板的责任和G20峰会之后城市国际化的方向。
编辑:wanglongzhao
相关阅读
香港为什么是中国最宜居城市?
当代知名作家汪曾祺曾在《香港的高楼和北京的大树》里说,香港的高楼令人窒息,让他无比怀念北京的大树。后来,他又在《香港的鸟》里说,香港太城市化,只有居民手提的精致双层鸟笼,没有鸟能够在这城市的天空自由地飞。【详细】
罗华端:塑造宜居城市——新加坡的历程
新加坡今天享有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清洁的土地、高标准公共卫生,新加坡也是世界上最清洁宜居城市之一。不过早期新加坡的情况并非如此【详细】
锐评:宜居城市应该有大树扎根的空间
27日夜间,不少地方遭遇了疾风骤雨。在齐鲁晚报的官方客户端齐鲁壹点上,很多壹粉晒出了自己所在城市大树被连根拔起的景象。个别倒下的大树,砸到了停放在路边的车,即便没有诸如此类的经济损失,看到生长了多年的大树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