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如何迎风起舞
特色小镇风口风势强劲,追风者众多,覆盖东中西部地区。
8月29日,北京市农委主任孙文楷在《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北京将在原有42个重点小城镇的基础上,结合各小镇不同区位条件,规划建设一批功能性特色小城镇,以实现农民就近、就地城镇化。
甘肃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用3年时间在全省重点建设18个特色小镇,包括定西市通渭县平襄书画小镇、酒泉市肃州区酒泉玉文化小镇、甘南州夏河县拉卜楞民族风情小镇、武威市凉州区清源葡萄酒小镇等。
河北省委、省政府近日出台的《关于建设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培育建设100个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功能叠加融合、体制机制灵活的特色小镇。同时,明确表示原则上3年内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以上,其中特色产业投资占比不低于70%,第一年投资不低于总投资的20%,金融、科技创新、旅游、文化创意、历史经典产业类特色小镇投资额可适当放宽,对完不成考核目标任务的予以退出。
这说明,不同于以往“争个帽子睡大觉”,特色小镇创建有着严格的标准要求,多地选择“动态管理”,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笔者梳理目前各省公布的特色小镇建设意见发现,对列入省(市)级建设名单的特色小镇,实行季度通报情况、年度综合评估,奖罚分明,只有达标了才命名,才给财税、金融和土地等扶持政策,不达标不命名,不给政策。
以福建省为例。闽版《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明确对纳入创建名单的特色小镇实行年度考核,连续两年未完成年度目标考核任务的,实行退出机制,下一年度起不再享受特色小镇相关扶持政策。建设期满后,完成规划建设目标、达到特色小镇标准要求的,经验收合格,报省政府审定命名为福建省特色小镇。
实践证明,在特色小镇创建过程中,除了要做好守门员外,政府更应扮演好“店小二”角色,突出服务性质,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政府重在做好支持、引导,打造一条服务链,从要素保障、资金支持、人才扶持、改革创新等方面,明确支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具体政策措施,更加注重政府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和工作方式创新。
当然,政府给牌子、给政策、给资金,都仅仅是催化剂,更为重要的是特色小镇的“灵魂”。
“水村山郭酒旗风”,小镇独有的山水风光、风土人情、人文历史、镇街巷道、土特产品、个性产业……皆为特色,而这正是特色小镇的“灵魂”。
而产业特色是重中之重,若无鲜明特色小镇难以成活。仅就特色产业定位而言,每一个特色小镇都应主攻一个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产业方向或是产品,凸显特色、放大特色,力求“特而强”,做好产业链,激发企业活力,比如湖笔之于善琏镇。
特色小镇燎原之际,期待“千镇呈千面,镇镇皆特色”。
编辑:wanglongz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