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城市规划年会:“机遇·使命·挑战”专场观点集锦

2016-09-28 09:53:21    作者: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浏览次数:

  王紫:伦敦建筑高度计城市空间形象管控方法研究

  研究对比了上海、香港及伦敦现代建筑风貌特点,列举了现代伦敦具有代表性的高层建筑案例,讲述了伦敦现代都市风貌与古典建筑相结合的整体城市景观。

  对于高层建筑的管控,大伦敦政府决策机构及大伦敦城市规划均涉及相应的规划管理框架,其中高度管控以维护伦敦整体历史风貌为原则,其内容位于第七章。此外,还有对于高度专项规划以及视线控制框架补充规划指引,该规划缘自于政府及市民对于圣保罗大教堂视觉廊道的保护的普遍关注。规划管控分为四大类:伦敦全景、线性视廊、河景眺望及城市风景,并通过法定条文及保护范围划定来分区建筑高度差异化控制。研究同时以160米高的对讲机大楼(walkietalkie)为例,介绍了审批流程及实践。

  伦敦高度控制起步较早,政府及市民对城市经典景观的保护意识强,保护对象明确,高度控制规划从上之下,层层递进,高层建筑实施方案通过多元化裁量决定等都是伦敦高度管控宝贵的经验。

  王曈:山水格局保护视角下的高度控制体系的建构

  研究以泉州为例,首先讲述了山水格局保护是历史名城高度控制体系中难以界定的环节这一现实,认为山水格局的实质是“山-城-江”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视觉来直接感知。

  研究通过价值评估和现状评估入手,通过GIS分析确定了对于山水格局在空间上落实到保护范围及各片区的整体高度取值。规划通过刚性控制和弹性引导引入,通过技术手段定量化“感知”。在视廊视域差异性规划上区分了背景区和城市潜力地块,并将空间感知诉诸于图面感受,直观有效。

  研究参考伦敦案例精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分级分类视廊精细化控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认为应在控规中具体落实山水格局控制,确定了叠加取低,划定区划,引入弹性的视廊控制等手段。

  刘美宏:保障空间品质的城市设计实施路径探讨

  研究以成都市总体城市设计为例,从整体空间格局入手对于城市街区、城市特色入手保障城市品质。规划中着重对于规划管理中城市设计落实的研究,提出了城市设计更好落实的政策路径。通过对深圳城市设计成功经验的研究提出诸多借鉴方法,如:建议将城市设计成果纳入规划管理平台,主要措施主要有纳入控规控制、纳入通则管理;在城市设计编制中融入深入有效的公众参与,同时结合市民诉求创建存量时代的实施地点项目库,由“精英编制”转向“市民体验”的编制方法。同时在政策工具助理城市设计实施方面也做了思考,如土地优惠政策鼓励城市设计实施等。

  成都城市管理平台基本框架基本与深圳类似,在借鉴深圳的基础上提出两点借鉴:一是成都突破点状尝试、建构城市设计体系;二是拓展城市设计外延,以设计带动城市发展。

  钟富有:提升校区公共空间品质,创建儿童友好城市校区--以长沙市岳麓一小周边交通及公共空间改造设计为例

  研究从何为儿童友好型城市入手,旨在所有年龄段的儿童创造安全的环境和空间条件,免于自然和社会灾难的危害。长沙市规划局率先开展了这方面的实践,在长沙市选取了10所学校作为试点,进行儿童上下学出行安全性、便捷性的改造实践。本报告重点从完整、连续步行道、舒适步行环境、联通性、步行巴士等方面介绍了岳麓一小周边的改造设计案例,倡导转变出行观念,通过节点设计等引导机动车低速通过,给儿童创建安全的步行环境。并在实践案例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儿童友好的城市设计手法,重点是公共空间友好及促进公众参与。

  王正海:控制性详细规划“分类控制”的探讨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旨在化解多样化的城市空间与标准化的控规编制之间是存在矛盾的“分类指导”就不断被学界讨论。本报告对上海、合肥、南京、深圳四个城市的控规“分类指导”实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得出这四个城市都构建了从空间分类到分类指导的基本范式,且各有侧重。进而提出了对深化控规“分类指导”的思考,即要注重地域性、综合性和动态性。

  茅明睿:共生城市--共享经济与城市更新的研究与思考

  报告人首先提出了现阶段城市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城市空间的供求双过剩,进而从正在衰落的城市传统活力空间和POPUP游击活动的空间困境两方面阐释了“双过剩”的具体表征。并提出了通过共生城市的理念来解决这一困境。难能可贵的是,研究者在北京开展了多项实践,初步总结了平台搭建的经验,评估了管理与风险,并将继续通过大数据人迹地图等方式进行下一步的探索。

  宋伟:互联网时代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布局变化趋势

  研究从现象、解释、应用三个部分,阐释了互联网时代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布局的变化趋势及在上海20340中的应用。从现象上看,互联网背景下,商业中心越来越多是活动行为,而不是购买行为,且具有趋于扁平化的现象;解释上,可以通过定义地方中心的概念、覆盖人数等加以明确;最后,在上海2040实践中,该理论为中心体系的研究提供了支撑。

  杨世云:基于生态视角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容积率指标优化研究的一种新思路

  本文从生态角度出发提供了一种计算容积率的途径,并以上海市为例对人口规模、建筑总量以及最终的分区容积率指标的计算过程进行了说明。针对不同城市的计算结果,可以引导城市土地进行合理的开发建设。

  焦政:存量开发背景下的控规编制创新--以佛山市为例

  研究从佛山市城以存量开发为主的城市发展阶段为背景,分析了目前控规编制的对象、所有权主体、开发活动驱动力与编制方法等都发生了改变,因此新常态下控规因子也应作出相应转变,并以佛山市的控规编制创新为例,分析了基于因子转变下控规编制方法的调整和控规编制内容及审批方法的调整,为其他城市的控规编制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黎晓玲:中国城市保障房社区建设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以广州为例

  研究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本汇报内容的研究设计、基于软件模型对保障房社区居民幸福感概况及影响研究分析几个方面,对广州现有保障房居民的幸福感进行了研究,并强调未来可能需要更加着重加强现有社区的建设,例如公共环境设施建设、社区软环境组织的培育,进一步加强社区居民内部凝聚力,提高社区居民的主观幸福感。

  孙焱曈:基于社交网络数据的开放空间可识别性研究

  报告者从场所的角度入手,对其可识别性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城市设计的过程是由宏观到微观的,而认知城市的过程则是从微观到宏观的,这两者之间存在矛盾。在大数据背景下,城市的可识别性有了新的方式,以美国丹佛市为例,研究者通过截取Twitter开放的大数据对城市的识别性进行分析,得出了城市空间聚合、组团放射等空间特征。所以,基于社交网络数据的分析,一方面能够看出公共活动的分布模式,另一方面能够得出实际使用和规划的吻合程度,为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参考。

  以上报告完成后,在主持人的带动下,会场又针对今天的报告内容和大家普遍比较关系的城市设计专业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和交流,针对参会者提出的不同发展基础的城市该如何开展城市设计的问题,朱子瑜认为,发展基础薄弱不应成为城市设计的阻碍,不分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用城市的方法来做能发挥规划更好的作用。但我们避免将城市设计过度消费,要讲钱花在刀刃上。随后,朱总对今天的会议进行了总结,他认为特邀嘉宾报告方面也是精选了题目,基本上覆盖了目前对城市设计的讨论热点,这次选出来宣讲的文章总体水平很高。此外,他重申了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和管理规定核心思想,提出了“3个位、3个分”的要求,即:

  3个位:

  1.明确了城市设计的学术地位:是城市规划重要的组成部分;

  2.试图确立城市设计在规划、建设、管理中管控的法律地位;

  3.加强城市设计的专业地位;

  3个分:

  1.编制角度,分层次编,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

  2.分区管理:城市中不是所有地方都迫切需要城市设计,所有要区分重点地区域、非重点区域

  3.分项管控,分项实施:抓关键要素,城市轮廓线、滨水地区、建筑色彩、风貌整治等,要依据城市可以实施的关键因素来作出合理安排。

编辑:wanliyao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