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生态宜居城市”

2016-10-10 13:21:13         来源:杭州日报     浏览次数:

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生态宜居城市”

拱宸桥-运河标志性节点

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生态宜居城市”

小河直街上的垂直绿化

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生态宜居城市”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B20)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时说,杭州是生态文明之都,山明水秀,晴好雨奇,浸透着江南韵味,凝结着世代匠心。

  市委提出要“加快形成国际一流生态宜居环境”的目标,充分体现杭州作为一座山水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质和功能,这是城市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广大市民的希望,更是党中央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建设“国际一流生态宜居城市”,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全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广大市民群策群力,砥砺奋斗。

  切实把握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第一次城市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我们要善于学习国际一流城市的理念和经验,在思想观念上认识城市、理解城市、严格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办事。西方城市几百年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城市理论发展经验,其中田园理论与“新城市主义”是较有影响力的理论,作为两种不同时期的城市发展理论,它分别代表了城市扩散和内聚的方向,各有优点和历史背景,我们要善于学习和吸收,运用到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之中。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从上个世纪诞生以来对当代城市规划设计产生重大影响,“田园城市运动”已发展成为世界性运动,为后人留下了一份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如(1)关注人民利益是城市规划的立足点;(2)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3)强调城市规划基础理论研究。然而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倡导的分散化、郊区化,导致了中心城市的衰落和城市的无限蔓延,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说也难以为继。为修正和补充田园理论,近年来世界城市的“精明增长”策略,提倡符合人体尺度的高密度、复合功能开发的“新城市主义”得到广泛运用。“紧凑型城市”具有五大空间要素:一是高密度,并力求密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二是从城市整体的中心到可以满足人民日常生活需求的邻里中心;三是避免市区无序蔓延,尽量使市区面积不向外扩展;四是即使较少利用汽车交通,也可以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能够利用邻近的绿地及开放空间,维护循环型的生态系。这些思想和观念都值得我们认真吸取。中国城市过去三十多年经历了高速增长和扩张,取得了重大的发展。但也面临了一系列的“城市病”和艰难的抉择,关键是我们要认识研究这两种理论的合理之处,在杭州主城区与郊区的空间结构上一体规划,做到“外延”与“内聚”中找到一种平衡,在“外延”中寻找“紧凑高效”,在“内聚”中寻找生态宜居,将这种理论、思路始终体现到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之中。

  明确城市战略发展的目标和定位

  城市战略发展目标和定位具有前瞻性、方向性和引领性,在城市发展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此次全会提出“建设国际一流生态宜居城市”是充分考虑到杭州现有的资源条件和发展潜力,经过科学论证和评估后提出来的。“国际一流的生态宜居环境”包涵两重意思:一是“国际一流”;二是“生态宜居”,两者既相互关联又有区别。一个城市可以是生态宜居城市,但不一定成为“国际一流”,而要成为“国际一流”城市,首先应该是“生态宜居”城市。

  从杭州城市发展的历史背景看,九十年代很早就提出了“四个在”的城市目标,即“居住在杭州、学习在杭州、创业在杭州、游在杭州”目标,新世纪来临又提出建设“生活品质之城”,十次党代会又提出建设“东方品质之城,幸福和谐杭州”的城市定位,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杭州先后获联合国授予“最佳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获世界休闲组织命名“东方休闲之都”,曾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和“中国十大宜居城市”等荣誉,使我们在冲刺“国际一流生态宜居城市”有了一定的基础和底气。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杭州作为亚太城市的一员,与西方城市迥然不同的特征:一是亚太城市人口密度高,城市人口多;二是城市功能混合使用,大多数西方城市根据不同功能进行严格的分区,而亚太地区城市则以不同土地功能混用而闻名;三是以政府为中心和鼓励开发的文化;四是少量的公共空间,亚太城市公共空间不足西方城市的1/10,缺乏公共空间的大型节点和总体结构,中心人口密度极高。这些特点在杭州也都存在。此次全会提出建设“国际一流生态宜居城市”,首先是我们既有历史文化名城和创新活力之城的基础,又有自然山水的基础,同时杭州有建设“美丽中国”样板的责任和G20峰会之后城市国际化的方向。此次《意见》中的主体框架是“四大个性特色”与“四大支撑保障”,其中“四大个性特色”是杭州城市国际化的产业支撑,它们是杭州根据城市特质和资源禀赋积累发展起来的,也是从过去杭州十大产业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从世界城市产业发展的规律性来看,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更注重和依赖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为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创新创来环境的重要指标,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打造“生态宜居环境”放在城市国际化的首位。

编辑:zhuweixu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香港为什么是中国最宜居城市?

  当代知名作家汪曾祺曾在《香港的高楼和北京的大树》里说,香港的高楼令人窒息,让他无比怀念北京的大树。后来,他又在《香港的鸟》里说,香港太城市化,只有居民手提的精致双层鸟笼,没有鸟能够在这城市的天空自由地飞。【详细】

罗华端:塑造宜居城市——新加坡的历程

罗华端:塑造宜居城市——新加坡的历程

新加坡今天享有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清洁的土地、高标准公共卫生,新加坡也是世界上最清洁宜居城市之一。不过早期新加坡的情况并非如此【详细】

锐评:宜居城市应该有大树扎根的空间

  27日夜间,不少地方遭遇了疾风骤雨。在齐鲁晚报的官方客户端齐鲁壹点上,很多壹粉晒出了自己所在城市大树被连根拔起的景象。个别倒下的大树,砸到了停放在路边的车,即便没有诸如此类的经济损失,看到生长了多年的大树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