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漠 那一抹绿色飘带
此行柴达木,正是秋季,柴达木秋天的天空,清澈瓦蓝,在遥远的群山上方,秋风催赶着片片疾驰的行云。
从德令哈市出发,经尕海湖、旺尕秀山,穿过满眼皆是盐碱地的戈壁滩,沿着德都公路行驶100公里,折东便驶入素有“青海月牙泉”之称的金子海。
金子海,乌兰县目前唯一存在的一处湿地,依然被周边2.7万公顷黄沙簇拥和包围着,流沙已经进入了湖水。近日记者跟随全国的一些生态专家学者走进这里。站在湖边远眺:湖的西边与北边是连绵起伏的沙梁,东边也是黄沙相连,南边则是0.7万公顷的沼泽,并形成了由柴达木盆地发源最长的素棱格勒河,一直自东向西流向盆地最低处的北霍布逊湖。
金子海,一个响亮的名字,如今这里是国家级沙漠公园。为缓解沙漠继续向东蔓延的速度,2012年开始,乌兰人在湖东的沙丘迎风坡上设置网格沙障,选用耐旱耐寒的乡土树种青杨、新疆杨和梭梭,采用乔灌混交林防风固沙133公顷。看着沙丘上那一棵棵顽强生长的小树,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会长安丰杰不禁感慨,这要付出多少艰辛努力啊!
金子海封禁区只是乌兰县防风固沙的一个点,保护区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设置围栏、固沙压沙、人工自然修复及道路、管护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天然植物创造休养生息、滋生繁衍的条件。据了解。这个县经过8年的努力,先后在315国道、青藏铁路沿线及铜普镇实施这样的固沙项目,截至目前实施了工程固沙1028公顷,防风固沙林734公顷,封山育林8000公顷。通过几年来的努力,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风沙的危害。
从金子海调头,沿着315国道一路向西,穿过德令哈市,再向西行驶60公里,便到了怀头他拉镇,这一段近60公里的路程,315国道、青藏铁路几乎并驾齐驱,这也是近年柴达木人植树造林的主战场,在公路、铁路两旁已经形成了平均间宽20米的一道道青杨、新疆杨和柽柳构筑的绿色通道。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林业局局长刘国顺告诉记者,青藏铁路、315国道德令哈段地处流动沙地前沿,人为活动加剧了荒漠化的进程,为此,我们以防风固沙、绿化、美化交通沿线为核心,在沿线实施了绿色通道工程,其中从尕海火车站至乌兰干沟段长达40公里的路段全部是滴灌造林,在青藏铁路厚日-连湖段119公里的铁路两侧人工植树造林287公顷,设置网围栏230公里;在315国道长达40公里的德令哈段打井14眼,营造防护林267公顷,而在其向南向北延伸的数百公里的荒漠草原则实施了公益林封育工程。
海西州地处青藏高原北部,属高寒干旱荒漠区,干旱期长达9个月。多年年平均降水量17~200mm,多年平均年蒸发量2500~3000mm左右,干旱、风沙、盐碱严重影响着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是青海省荒漠化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柴达木大部分地区采取了宜造则造,宜封则封,以封为主,封造结合的措施来恢复和保护植被,而在两座城市和6个县、行委周边及绿洲农田区则采取灌溉方式营造防护林。
怀头他拉处在沙漠边缘,再往西便是茫茫戈壁和沙漠了,由此向南是柴达木梭梭林自然保护区,这个2000年建立的保护区,2013年6月国务院将其升格为以保护高原荒漠生态系统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分别由德令哈市、乌兰县、都兰县的3大块相对独立的区域组成,面积37.34万公顷。
在这里,记者惊奇地发现,在原始野生梭梭林的边缘,海西林业人成功种植了333公顷人工梭梭树,与3333公顷枸杞林连成一片形成一道壮观的绿色屏障,将随西北风移来的沙子牢固地封锁在了原地,大大减轻了沙漠对农田和牧场的危害。
不起眼的梭梭树,是柴达木人用来固定沙丘的。如今在梭梭树的根部长出了被称为“沙漠人参”的苁蓉,这是海西州继枸杞产业之后培育的又一个林业经济亮点,今年怀头他拉的每亩(0.0067公顷)苁蓉产量达到300根,目前,全州肉苁蓉种植面积已达493公顷。
枸杞是柴达木的乡土树木,如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枸杞林已经叶绿果红,随着枸杞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柴达木的林地也在增加,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农田用水量等发挥着越来越明显作用。目前,海西枸杞种植面积已达3.3万公顷,其中生态枸杞林0.5万公顷,年产量达到6万吨,综合产值达到60亿元左右。
德令哈市在尕海、戈壁、怀头他拉等地已经建成5个枸杞基地,面积达6700公顷,每年带动附近3镇10个村1600户4000余人从事种植、抚育管理等,人均年收益5000元左右。
对这一既有经济效益又能防沙治沙的树木品种,生态专家在柴达木有这样的测试:利用枸杞改善环境效率高,成本低,种植一棵一般的乔木价格在3-15元之间。种植绿地与种植枸杞的投入成本基本上一比数十倍,也就是说种一平方米的绿地需用的费用,就可以种植几十平方米的枸杞。2万公顷枸杞林每年固定的二氧化碳折算经济价值为7亿元,每年可释放氧气51.2万吨,折算经济价值为25.6亿元,合计32.6亿元。
面对荒漠化,海西州为防沙治沙做出的努力是值得人们关注和敬佩。
他们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求生存、图发展、谋富裕的根本大计和最大的基本建设。近年来,该州进一步明确了“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林业生态建设方针,确立了“生态立州”的发展目标,在全省率先推行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政策,同时紧紧抓住国家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建设,使全州生态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截至2015年,全州林地总面积达到了2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5%,主要城镇、公路、铁路、工矿企业等周边沙化土地得到了初步控制,全州荒漠化土地面积较2009年减少了2.8万公顷,国家重点公益林面积较2009年增加了30万公顷,实现了林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持续“双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减少”,初步摆脱了生态建设破坏、治理、再破坏、再治理的困扰。尤其在防沙治沙工作方面,结合“三北”、退耕还林、重点公益林、封禁保护区等工程,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5万公顷,包括人工造林、封山(沙)育林草、工程治沙;新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5处,面积41万公顷。保护沙生植被面积达到143万公顷,共完成防沙治沙投资15亿元。
编辑:lianqi
相关阅读
柴达木生态保护与治理规划出台
12日,记者从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获悉: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柴达木地区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2018【详细】
香格里拉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启动
由于经济利益驱使,掠夺式的开发利用使得迪庆州植物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威胁,种质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物种种群衰退,已直接威胁到了物种生存。日益凸显出香格里拉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和保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详细】
《北京市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年)》通过评审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召开了《北京市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年)》专家评审会。专家评审组由国家林业局造林司、中国林科院、北京市林业勘察设计院、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的5位专家组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