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绿色发展”理论研讨会发言摘编

2016-10-13 09:27:53         来源:人民日报     浏览次数:

  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刘演昌

  长汀县地处福建省西部山区,曾经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逐步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新路子。

  坚持不懈治理水土流失。历史上,长汀县缺煤少电,砍伐树木作为薪柴现象普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特别是水土流失严重。改革开放后,长汀县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持之以恒推进水土流失治理。从1983年开始就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水土保持的经验教训,努力提高水土流失治理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积极推进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经过长期努力,长汀县水土流失率从1985年的31.5%下降到2015年的8.52%,森林覆盖率从1986年的59.8%上升到2015年的79.8%。在这个过程中,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是民生、是根基,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以产业转型助力绿色发展。近年来,长汀县坚持将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转型深度融合,积极推动绿色发展。一是推进生态环保一体化。针对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修复与建设、产业转型升级五个重点领域,实行生态环境规划、环保设施建设、环境监测布局、环保产业发展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二是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以汀江生态经济走廊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推进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形成了以林权直接抵押贷款的金融服务新模式。三是促进产业发展生态化。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资源利用方式,引进低耗能、低排放产业,推动形成以机械电子、农副产品加工等为主导的节能产业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转移水土流失地区的人口,减轻生态环境脆弱区的承载压力。

  以机制创新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为引领,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完善保障制度。出台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制度,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实现从水土流失治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跃升。二是强化制度执行。建立相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一岗双责”的工作推进机制,构建生态环境保护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特别是针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明确责任归属和具体要求。严格落实企业环保主体责任,建立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三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支持绿色信贷发放,探索建立绿色信贷扶持机制。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林特色优势产业和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

  (作者为中共福建省长汀县委常委)

  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孔凡斌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促进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主要内容。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主要包括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和后果严惩三个方面。从源头严防到过程严管再到后果严惩的全过程,体现了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方向和任务。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点任务,是建立健全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领导干部政绩考评制度。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当务之急,是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更好保护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域的生态环境;实施生态补偿制度,让保护生态环境者获得相应回报,运用好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保护生态环境。

  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进展。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生态文明体制“1+N”改革方案,构建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保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框架。二是中央层面试点和督查工作全面展开。通过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试点,逐步明确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责任主体、索赔主体和赔偿途径;通过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为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奠定了基础;等等。三是地方实践取得积极进展。比如,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有了新突破,“河长制”取得实效。“河长制”是从河流水质改善领导督办制、环保问责制衍生出来的水污染治理制度,有利于在较长时期内保持河清水洁、岸绿鱼游的良好河流生态环境。

  努力克服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面临的困难。一是整体风险和挑战。由于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涵盖多个领域、涉及诸多部门和利益主体,整合难度较高,耦合关系和制度实施比较复杂,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较多,可以预期到的风险包括可能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引起生活成本上升等。二是建立和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目前,主体功能区规划只是在重点生态功能区落实了,在其他功能区还没有真正落地,而且围绕规划落实的制度尚未建立起来。同时,一些地区政绩考核“指挥棒”还没有转变过来,规划之间衔接不顺畅以及生态补偿机制欠缺等也影响着规划的落实程度和效果。三是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制度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加快建立全国性的生态补偿制度,需要尊重地方主体地位,完善绩效监测技术和管理体系,健全森林、流域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坚持以资金补偿为主,尽快实施主体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制度。

  (作者为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编辑:lianq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