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标准为美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
近日,广州高架桥和人行天桥上的“空中花廊”刷爆朋友圈,在这道令众人惊叹的美丽风景的背后,是大批园林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同时也是一个广州标准从诞生到实施十年的成果,这就是《人行天桥、立交桥绿化种植养护技术规范》。
10年前,广州有一批人开始对人行天桥立交桥绿化的种植管养技术进行专题研究,以期通过对植物品种筛选及相关种植养护技术的研究,最终筛选出适合在天桥、立交桥环境生长的植物品种,总结出一套较为完整、行之有效的种植管养技术规范,使广州桥体绿化景观效果得到保证,最终给市民一个“空中花廊”。
2007年,在市质监标准化部门、市政部门、市园林科学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广州市地方技术规范《人行天桥、立交桥绿化种植养护技术规范》正式发布实施。该规范是在总结广州市在天桥、高架桥与立交桥绿化管养的科技成果和经验技术上制定的,解决了城市天桥绿化的种植养护和设施管理的难题,保障了桥梁绿化设施的安全和景观。
2008年,《规范》实施一年后,广州市人行天桥、高架桥与立交桥绿化总长度已有约38公里,是当时全国桥梁绿化最多的城市。
10年后,广州的人行天桥立交桥绿化已覆盖330多座桥梁,绿化长度300多公里。冰冷的钢筋水泥桥俨然已成为广州市民眼中名副其实的“空中花廊”,成为初秋花城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标准之花以惊艳之态绽放羊城!
作为快速交通的主要载体,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人行天桥立架桥如雨后春笋般建成并投入使用。过去在人行天桥立交桥建设过程中,人们没有形成对其进行绿化美化的概念,认为造桥只要主体工程搞好就完事,因此在桥梁建设的同时对周围环境的破坏也十分严重,但是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人们对桥梁的要求不再只是行车快的要求,特别是与之相关的桥梁绿化正成为桥梁建设和养护中必不可少的工程内容。
人行天桥立交桥绿化是城市立体绿化的重要方式之一,优点多多。一是不占用土地,科学合理的人行天桥立交桥绿化能够以等面积甚至几倍绿化面积偿还建筑物所占的地面,在解决城市人口众多、建筑密度大、绿化用地不足上,尤其能显示出其优越性;二是能极大增加城市绿量,有助于滞尘、减噪、降温、去除有害气体和减少热岛效应,进一步改善城区生态环境,恢复城市生态平衡;三是能有效拓展了城市绿化空间,丰富了城市园林绿化的空间结构层次和景观艺术效果,柔化桥体生硬建筑轮廓,可整体提升城市园林景色,增加城市特色;四是人行天桥立交桥绿化可通过绿色外衣的保护作用延长桥体使用寿命。另外人行天桥立交桥绿化还可缓解司机视觉疲劳,减少交通事故。相对于地面绿化,人行天桥立交桥绿化造价低,见效快。
人行天桥立交桥绿化优点显而易见,但推行难度却很大。因为受汽车尾气影响,桥体的周边环境空气质量较差,且受种植容器空间的限制、生长环境冷热变化强烈、风大空气流动快而导致水分较易丧失,以及日照强度不够等很多综合因素的影响,人行天桥立交桥绿化的植物管养难度较大。广州在刚开始推进人行天桥立交桥绿化试点时,由于对人行天桥立交桥绿化的种植及管养难度认识不足,所建桥体绿化的景观达不到预期效果,在品种选用、基质配方、灌溉方式、花期调控等方面存在较大问题。
为此,相关部门组织人员对人行天桥立交桥绿化的种植管养技术进行专题研究,最终总结出一套较为完整、行之有效的种植管养技术规范——《人行天桥、立交桥绿化种植养护技术规范》。该《规范》规定了人行天桥立交桥种植槽绿化的术语和定义、栽植前准备、栽植要求、养护管理、安全防护措施、工程验收和档案资料的管理。《规范》的发布实施使得我市人行天桥、立交桥绿化建植、验收、管理及质量监控有可参考的依据,使所有从事桥体绿化的人员得到了有效的技术指导,为人行天桥立交桥绿化建植、养护和管理作业的规范化、规模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该《规范》的保驾护航之下,广州才拥有了今天蔚为壮观的“空中花廊”。
目前,《人行天桥、立交桥绿化技术规范》已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立项,“广州标准”有望上升为国家标准。
编辑:yankai
相关阅读
航拍广州最大的湿地公园——南沙湿地公园
南沙湿地公园位于广州市最南端,地处珠江出海口西岸的南沙区万顷沙镇十八涌与十九涌之间,总面积约10000亩,是广州市最大的湿地公园,是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息地之一,也是夏季观赏荷花荷叶的好去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