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大成都怎么建 城市总规邀市民提意见
相关新闻
成都新一轮总体规划年底前编制完成
中心城区将推进小街区规制,重点进行服务提升、基础设施改善等内容,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开展中心城区文化复兴计划,塑造成都具有全球识别性的文化形象,打造世界文化名城。作为创新模式的重要输出地,创造具有中国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
总规编制方向
强化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构建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
总规将从哪些方面强化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规划设计二所的城市规划师胡章介绍,首先是要加强成都的“国际影响力”,既兼顾国际化的基础设施和经济贸易,又兼顾国际教育、文化等软实力。其次按照四川省“多点多极”战略,成都市的优质基础教育、医疗资源等将会向周边区域延伸。第三是实现持续的创新引领,创造具有中国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
另外,还需要不断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按照都市核心区、都市新区、卫星城、小城市、特色镇等多个层次,标准化配置行政管理、社区服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业等公服设施,构建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
中心城区还将推进小街区规制,重点进行服务提升、环境整治、城市更新修补及交通、基础设施改善,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交通方面,构建以轨道交通引领的开放型运输网络和多枢纽交通体系,做优双机场分工,建设国际航空枢纽;以高铁、城铁提升对外联系和辐射周边能力;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构建多种交通方式融合的公交都市,实现便捷的交通出行。开展中心城区文化复兴计划,塑造成都具有全球识别性的文化形象,打造世界文化名城。
打破成都单核模式
37个区(市)县构筑大都市区
中规院城市规划师胡章介绍,新一轮总规编制还将突出“城市规划的区域统筹作用”,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在更大区域尺度重构。打破成都市传统的单核集聚发展模式,将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全市域范围以及雅安的雨城区和名山区共37个区(市)县统筹考虑,构筑网络化的大都市区。
总规将强化都市区内城市间交通联系,新增多条都市区内城际铁路,实现各城市间1小时的互通互达,大都市区范围外,加强铁路和高快速路通道建设,让大都市区与省内其他城市的联系更加便捷。
总规还将突出城市总体规划的战略引领作用,按照“三定”的发展思路,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即“以水定人”:以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容量为底线,合理控制人口规模,防止因人口规模过大而带来水资源不足的风险。“以地定城”:以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为前提,协调城镇生态、生产及生活空间,合理控制城市规模,防止城市空间无序蔓延。“以气定形”:系统分析城市规划中的风环境、热环境、邻避设施气体污染等问题,通过构建多条通风廊道,改善城市通风环境和热环境,转变高密高强的城市开发模式,让居民在城市中也能感受到自然的气息,提升城市宜居环境品质。
其次还要强化中心城区向外疏解人口和城市功能,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城市补绿行动,通过构建生态屏障、建设绿色廊道、提升城市绿地比例等措施。加强与新机场的对接,实现与简阳一体化安排,优化调整城市空间格局。
确保总规权威
划定边界红线等刚性控制线
“总规不是一纸空文,将突出其刚性管控作用。”市规划局特别强调,将通过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等刚性控制线,稳固城市发展格局,确保总规的权威性。明确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风貌管控,大力推进历史遗产保护、特色文化展示,打造世界文化名城。
新一轮城市总规还将对历史文化保护、城市设计、生态保护、居住和公共服务、综合交通、市政公用设施、综合防灾减灾等专项规划提出编制引导。
“一个比较突出的变化,就是以前的规划更多讨论怎么把城市向外发展,做得更大,现在讨论的是如何把城区做精、做优,提升发展。”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解读说,中心城区未来规划上将更多做存量规划和城市的更新,而其它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县,考虑到要做强做大,整个市域为了城市发展预留空间,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编辑:lian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