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先行试点发展现代林业经济
近期,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发展现代林业经济”的战略构想;国家林业局也批复同意把浙江省列为全国现代林业经济发展试验区,目的就是要为全国现代林业经济发展提供更好更多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成果。为此,浙江先行先试,已在多方面作了大胆的探索。
浙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绘就了壮丽画卷——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画卷之上,熙来攘往,尺树寸泓。
当前,浙江的如椽之笔依旧行云流水。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林业经济,着力构建现代富民林业”“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国家林业局已将浙江列为全国现代林业经济发展试验区,希望浙江充分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代林业发展新路子。
浙江省林业厅厅长林云举表示,林业经济具有绿色、循环、低碳的重要特征,是生态经济的重要内容。发展现代林业经济,是推进生态文明的历史使命,建设“两美”浙江的责任担当,实现林业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
调整步伐,探寻前进方向
浙江林业颇有“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意境。
浙江以占全国2%的林地面积,创造了占全国8%的林业总产值。尤其近10年来,全省林业总产值年增长率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的林业产业体系,产业结构较为完善,主导产业优势明显,新兴产业势头强劲,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附加值明显增加。
值得自豪的是,浙江林业在金融产品创新和培育市场化经营主体等多个方面,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先后成立了全国首家林业行业担保公司和首家林业行业性小额贷款公司,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省级林业龙头企业、省级林业示范性专业合作社认定工作,林业“块状经济”特征明显,形成了一大批颇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仅“十二五”的成绩便足见浙江林业的实力:全省流转林权1586万亩,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72.3亿元;建立股份制合作社79家、家庭林场1294个;社会资金投资林业超过500亿元;林业产值年均超过4000亿元,农民人均年林业纯收入3219元。
奔跑的浙江林业,不忘适时调整步伐。
当前,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浙江林业乃至中国林业的战略机遇,已从加快发展、扩张规模转变为加快转型、提高质量。
浙江省林业厅党组成员陆献峰表示,浙江林业需要沉淀,还有些难点亟待破题。从发展动力上看,林业生产要素制约的矛盾凸显;从产业结构上看,林业经营主体“低小散”问题突出;从社会功能上看,林业经济的富民潜力远未发挥;从发展环境上看,支撑林业经济的市场体系有待完善;从产业政策上看,扶持林业产业发展所需的政策尚未健全。
而现代林业经济,正是浙江林业冲关的重要突破口。
陆献峰认为,现代林业经济是集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于一体、涵盖一二三产的复杂的经济运行系统,其良性运行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林业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规律;人力和自然力有效结合的规律;综合发挥多种功能,满足多种需求的规律;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信息经济相互交织的规律。
观念的更新,往往是现实变化的先导。在奔向现代林业经济的道路上,浙江林业方向清晰、策马扬鞭。
突出重围,制定战略决策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破冰,行动才能突破重围。那么,浙江林业提质增效的瓶颈具体体现在哪儿?又该从哪些具体方面突围呢?
其实,浙江林业的困境,也是全国林业普遍存在的困境。由于林业生态资源存在的特殊性,如生产经营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技术进步慢、劳动生产率低下、比较效益不高等问题,导致其不但难以有效吸引生产要素,反而更容易使要素流向其他领域。
再以产业结构为例。浙江林业产业的经营主体是民营经济,其中以林农、合作社和小型企业居多,大中型企业比例很低,这些“低小散”的经营主体竞争力偏低,生产经营粗放,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缺乏。
编辑:lianqi
相关阅读
香格里拉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启动
由于经济利益驱使,掠夺式的开发利用使得迪庆州植物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威胁,种质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物种种群衰退,已直接威胁到了物种生存。日益凸显出香格里拉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和保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详细】
《北京市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年)》通过评审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召开了《北京市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年)》专家评审会。专家评审组由国家林业局造林司、中国林科院、北京市林业勘察设计院、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的5位专家组成。【详细】
国家沙漠公园建设管理需提质增效
11月29日,第五次国家沙漠(石漠)公园专家评审会在北京召开,对36个沙漠(石漠)公园规划进行评审。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刘东生参加评审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张守攻参加评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