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州跻身“中国十佳绿色城市”
在刚刚结束的第七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上,惠州市荣获2016年度“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称号。惠州市政府秘书长吴献民代表惠州领奖并发表获奖感言,他说,近年来惠州坚持每年投入20亿元种树、20亿元治水,深入开展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生态创建,使惠州在发展现代工业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天蓝水清、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
持续强化“三大引领”构建绿色城市
“十二五”期间,惠州在保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12%、城市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的同时,全市环境质量保持稳定优良,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获评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三次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惠州蓝”享誉全国。
如何走出一条充满惠州特色的绿色城市建设之路?持续强化理念引领、规划引领、文化引领是关键。
从“生态旺市”到“五位一体”绿色跨越,惠州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始终把绿色发展理念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先导,坚持“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形成了推动绿色发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在全国,惠州是较早制定实施低碳生态规划,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发展、土地利用等规划编制中的城市,编制实施了《惠州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惠州生态市建设规划》、《惠州市“十二五”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强化生态空间管控,科学谋划环境保护、污染防治、资源利用,积极构建起“一带(蓝色海洋带)、一廊(市域生态水网廊道)、三区(生态控制区)、三核(生态绿核)”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惠州还积极在全社会广泛普及生态科学知识,大力推行垃圾分类试点,积极倡导绿色低碳出行,提高广大群众尊重自然、爱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培育企业绿色生产、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和绿色创建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大创建”提升绿色惠民水平
“三大引领”之下,惠州大力提升产业“三化”水平。通过引进中海壳牌、中海炼油等具有较强聚集效应的大项目,推动提高产业集约化、低碳化发展水平,目前两个石化产业上游项目,吸引了总投资1618亿元的79宗配套项目落户,形成了从炼油、乙烯生产到合成材料、精细化工等较完整的产业体系,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初具规模。与此同时,注重严进严管,石化区的生态环境始终保持优良,近岸海域水质全省最优,PM2.5均值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深入开展“三大创建”,提升绿色惠民水平。惠州每年统筹安排20亿元种树、20亿元治水,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多绿色生态福利。坚持统筹城乡绿色发展,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目前全市80%的乡镇已成为省级生态镇、80%以上的村已成为市级以上生态村。全市建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85座,建成截污管网2000公里,实现“一镇一厂”,处理能力达155万吨/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96%。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6个,实现“一县一场”。深入开展美丽乡村清洁先行、清水治污、绿满家园“三大行动”,建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477个、垃圾收集点2万多个,配备农村保洁员9333名,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
牢牢把握“三个环节”,完善绿色发展保障机制,坚决执行不符合环保规划和产业政策的项目不批、未取得排污总量指标的项目不批、环境风险难以防范的项目不批等“三个一律不批”。“十二五”以来否决项目超过800宗;制定实施《水环境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市财政每年在市级环保专项资金中安排不少于1200万元,专项用于补偿水环境质量达标或改善的县区;惠州对各类环保违法行为“零容忍”,“十二五”以来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8000多宗。
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创办于2008年,目前已成为中国最著名的绿色论坛。本届论坛以“生态文明·绿色城市”为主题,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机构指导、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组委会、中国绿色画报和岳阳市政府联合举办。
编辑:lianqi
相关阅读
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三代造林人半个多世纪的持续奋斗,让贫瘠沙地变成绿水青山,也获得世界赞誉。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详细】
国家沙漠公园建设管理需提质增效
11月29日,第五次国家沙漠(石漠)公园专家评审会在北京召开,对36个沙漠(石漠)公园规划进行评审。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刘东生参加评审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张守攻参加评审。【详细】
广东惠州生态方案出炉 建绿色现代山水城市
《惠州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2017-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日前出台,该方案提出,从构建绿色国土空间开发新格局、建立绿色发展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促进资源循环高效利用、构建安全的生态格局、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良好社会风尚等7项主要任务着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