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奇志:一生痴绝处,月色满庭楼
一说起庭院,张奇志的眼里就透出一屡屡兴奋的光,如漏窗里撒进阳光,直逼倾听者心底。那瞪如铜铃的眼球,长期熬夜的血丝似藤蔓般聚拢,神态依身势变幻,青烟随手势飞舞,如果穿上戏袍,哇呀呀呀,活脱脱可以演一出精彩的川剧变脸。然而闭门创作时,无所谓白天,无所谓黑夜,窗帘拉紧,台灯关闭,电脑显示屏与烟头发出微光。张工凝神静坐,思绪随烟袅袅升空,忘了何时,忘了何处,忘了肚子饿咕咕。
难以想象一个五十开外的人可以拥有这样年轻的心态,饱满的激情,以及仿佛无限的活力。从事园林景观小品、庭院创意设计与施工近30年的张奇志,从绘画、摄影、盆景、假山、园林景观设计、施工到私家庭院设计营造,这一路跳跃前行,却在潜移默化间,将文、艺、美、哲的条条大路打通,汇聚成自己独到的设计理念与创作模式。而选择私家庭院设计作为终生目标,张工笑言:“这里面似乎有某种天意,我一生痴爱的所有东西,都能够在这里尽显其能。”
痴心
川蜀少年多奇志。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是一个激情澎湃而又诗意浪漫的年代,书香门第出身的张奇志,常常同三五文艺青年聚在一起,踏着月色吟着诗,对未来有着无限的憧憬。而走出小城的张奇志更是疯狂地爱上了一切新鲜事物。他迷上了摄影,常常包不离肩,机不离手,无限美妙的世界揽入他的镜头;直到他迷上了盆景,一个痴人的故事才真正开始。
张奇志热爱盆景,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曾游历北京、上海、广东、湖南、安徽、重庆等地名胜古迹,沿途遍访名师高人,而真正改变他人生轨迹的是1993年,他拜在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贺淦荪教授的门下,成为其入室弟子。说起这段经历,张奇志的眼神里流露出无比的怀念与感恩:“我与贺老师通信多年,每封信都好像写情书一样,饱含虔诚,但凡有一个字写得不好,都要重抄一遍。”正是这样的真诚与执着,打动了贺教授,也为张奇志真正打开了一扇通向艺术殿堂的大门。
在贺教授那里,张奇志对艺术的认知有了颠覆性的改变,将他此前所学的纷纭繁杂的知识通通砸碎,重新熔铸成了浑然一体的种子。而在一年之后,老师引用齐白石的一句话点醒了张奇志,“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如何将盆景艺术融入到更广阔的园林景观设计领域?张奇志思考着如何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而那枚沉睡的种子,那枚在涅槃中新生的种子,蓄势待发。
1999年,张奇志来到浙江绍兴,成为一家一级园林工程公司的技术总监,开始了崭新的职业生涯,并成立了张奇志景观工作室,仍一往情深专注于私家庭院的设计与施工。张工设计并指导施工完成的庭院作品《浙江?雅德居展厅?庭院》、《花开祥和》、《戏水》、《月色满园》《文昌柯岩》等庭院景观项目,近年来荣获多届“全国十大优秀景观案例奖”,在业内备受好评,其崇尚以“情、趣”取胜的设计理念,深受业主们的喜爱与追捧。
读心
说到设计的理念,张工正要和我谈起他的“三服务原则”时,我却迫不及待地打断了他。“庭院设计永远为建筑服务、庭院设计永远为室内装饰服务、庭院设计永远为业主的个性服务。张工,这些我在此前的报道中都读到过,但我更想知道的是,您真正的秘诀是什么?”我急切地说,张工却笑着给我讲起了故事。
在受邀设计《何家月圆》的时候,这是一处排屋庭院,面积不足100平方米,张工与业主何先生沟通了多次,却一直没有找到灵感。某天,他不经意间发现业主车库地面铺装上,嵌上了两个轿车的图形,以及两组醒目的车牌号,他好奇的向业主问起缘由。原来,何先生女儿即将出嫁,心中满是不舍,于是就将女儿与自己的车牌号并排镶嵌在自家的两个车位上,期待女儿随时回家。此刻,张工从何先生即幸福又恋恋不舍的神情中,瞬间捕捉到了创作灵感。张工要在这座庭院里演绎一个故事——一个父亲与女儿的深情故事。“何家月圆?何家!”庭院主题由此诞生。
于是张工依据室内布局和建筑外立面,在庭院的适当位置设置:一池清水,一道矮墙,半圆漏窗。巧妙运用池水镜像出美轮美奂的圆月,在不同的角度,或呈现松枝托月,或水月鱼影交融,或桂花伴月……无论在树荫掩映的庭院清水平台,还是在何先生的客厅、饭厅、书房、露台,都会在不经意间跃入你的视线,构成充满诗意的画面。若置身庭院,或池边戏水弄鱼,或树荫下家人围坐,或漫步廊下藤萝拂面的莞尔一笑,或驻足石缸前,因溢水而顿觉石雕青蛙跃跃欲跳的情趣,在这处不大的空间里,处处让你感受到不一样的庭院魅力。“何家月圆”的设计,就这样述说着何先生一家内心深处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编辑:lian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