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海绵城市未来五年蓝图绘就

2016-11-23 09:06:16    作者:汪志民     来源:中国规划网     浏览次数:

  11月18日,太原规划网公布,《太原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20)》(以下简称《规划》)出台,目前处于公示阶段。本次规划依托太原市生态本底特征,以生态修复、治理水环境和强化水安全为重点。根据《规划》,未来,太原市将通过生态环境美化、黑臭水体治理、海绵居民区建设等方式,实现中心城区“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综合效应。太原市的海绵城市规划将建成“三山环绕,一水中分,东西水系护古都;四廊两楔分隔,九块六斑镶嵌,田绿相簇拥龙城”格局。

  以生态修复、治理水环境和强化水安全为重点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利用渗水率高的路面材质及地下各种雨水管网设施,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避免城市遇到暴雨时出现“看海”的尴尬。

  本次专项规划的范围包括太原市的六城区,清徐县,阳曲县的侯村乡、黄寨镇、东黄水镇、大盂镇、高村乡,引黄工程输水管线两侧20米和汾河一、二库周围500米范围,面积为2712平方公里。中心区域是北至上兰和绕城高速公路北段,西至西山边山地区,东至东山边山地区,南至姚村,面积695平方公里。

  未来,太原市要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依托“两山对峙、汾水中流”的生态特征,以生态修复、治理水环境和强化水安全为重点,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拓展城市蓝绿空间,把太原建设成为环境良好、功能完善、集约节约、和谐宜居的现代化宜居名城。

  根据《规划》,太原市将构建城市大海绵体系,规划并保护山体林地等生态保育区及水生态敏感区。此次规划综合考虑了太原市的自然环境和城市定位、规划理念、经济发展等,并结合水资源现状,考虑到用水需求和经济合理性,综合选取海绵城市的六大类22项建设指标,与本市相关的建设内容进行匹配。

  其中,包括多个重点建设目标,具体为:生态岸线恢复80%,城市热岛效应要明显缓解;内涝防治标准:中心城区50年一遇,清徐县和阳曲县为20年至30年一遇;城市防洪标准:中心城区100年一遇,清徐县和阳曲县为50年一遇;雨水资源利用率为5%,污水再生利用率为25%,城市污水处理率100%。

  山、水、林、田、湖与城市空间有机组合

  根据《规划》,太原市海绵城市的总体格局是城市的山、水、林、田、湖与城市空间的有机组合,形成“三山环绕,一水中分,东西水系保护古都,四廊两楔分隔,九块六斑镶嵌,田绿相簇拥龙城”的美丽景象。

  一、三山环绕,太原北部棋子山、石岭山、系舟山和东山、西山,从北、东、西三个方向拱卫中心城区所在的太原盆地,提供了天然的生态屏障,提供了丰沛的降水。三山地区,不仅是水土流失控制的重点地区,也是水源涵养和水文调蓄的重要地区。管控措施:太原市将严格控制北、东、西三个方向的城市建设规模,重点加强生态保护力度,继续推进造林绿化工程,开展东山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实施西山矿区的生态修复。

  二、一水中分,汾河是太原盆地最重要的一条河流,将太原盆地沿南北方向一分为二。汾河是太原生态、环境、景观、水资源等系统结构的主轴,其在海绵城市空间格局中对水资源平衡、生态保护、水土流失控制、城市防洪、景观生态等主要功能具有决定性作用。管控措施:加强汾河的水源地保护,恢复植被,涵养水源,兴水增绿。在汾河干流以及两侧低洼区,恢复和建设一批能调蓄径流的“珍珠串”“葡萄串”等蓄水工程,恢复水域湿地,重建流域水系。

  三、东西水系保护古都,太原盆地周边向山地过渡地区地势起伏较大,从山地向汾河发育了多条边山支沟,从东西两山向盆地汇流,最终进入汾河。自然连通的河网结构是城市生态功能恢复和海绵城市功能格局构建的基础条件,在海绵城市空间中具有重要的上下衔接和功能串联的作用。以汾河为界限,将这些边山支沟分为东山水系和西山水系,共计11条边山支沟。其中,东山水系包括杨兴河、北涧河、北沙河、南沙河等;西山水系包括北排洪渠、玉门河、虎峪河、九院沙河、化工排洪渠、冶峪河、风峪河等。这些边山支沟不仅承担了防洪排涝的功能,也是城市重要的景观水体,为城市安全和品质提供了支撑。管控措施:严格控制上述流域内地下水的开采,依法关停泉域保护区和河源保护区内的煤矿,加强晋泉、兰泉泉域和地下水系的保护。分别实施11条河流的清洁小流域建设,开展沿河管道截污和河道治理。

编辑:lianq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襄阳市出台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让雨水自然渗透、就地消纳,城市不再出现内涝。记者昨从襄阳市规划局获悉,《襄阳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获市政府批复。【详细】

老城新生:武汉“海绵经验”或全球推广

  近日,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的绿色生长项目组来到武汉,计划将武汉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活动作为【详细】

观察:国家级海绵城市“延迟交卷”为哪般?

  2015年,住建部、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开评了首批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按照申报要求, 试点海绵城市建设周期为两年。但3年过去了,本该去年就验收的项目到目前为止还在紧锣密鼓地建设,这是为什么?【详细】

上海浦东:大力推广海绵城市道路核心技术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浦东新区第九届学术年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