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荒漠化和沙化土地连续15年双缩减

2016-11-29 09:00:48         来源:北方新报     浏览次数:

  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从量变到质变,坚持不懈,步履铿锵。从林业人植树播绿到全社会积极参与,森林面积和蓄积实现“双增长”,生态共识更加凝聚;从人沙大战到与黄沙和谐共处,荒漠化和沙化土地连续15年双缩减,治沙行动赢得国际赞誉;从水土流失严重到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增强,农牧区经济结构实现二元向多元转变。我区生态建设以每年超过1000万亩的速度向前推进,生态环境实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重大转变,为实现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我区生态环境实现完美逆袭。在内蒙古,治沙就得造林,造林就是治沙。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内蒙古的生态治理受到了高度重视。“三北”防护林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国家重点工程先后在内蒙古强力推进。5年来,全区共完成造封飞面积5415万亩,在六大重点区域造林绿化615万亩,义务植树3.4亿株,全区森林面积增加1822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1.03个百分点。占全国总人口不足1.8%的内蒙古人,每年完成造林绿化面积占全国造林绿化总面积的1/9,治理沙化土地面积占全国沙化土地治理面积的40%,有效改善了祖国北疆的生态环境。

  从饱受沙害到林沙携手,绿色产业红利提升经济底气。5年来,我区共争取落实中央财政专项和基本建设资金546亿元,惠及44万农牧户350多万农牧民。以林木种植、特色经济林培育、林下经济、沙生植物资源利用、野生动物繁育、生物质能源和森林沙漠旅游等为主的林业产业体系,在内蒙古大地扎根蔓延,人造板、药品、饮品等一大批林产品享誉北疆。

  以改革与创新为动力,坚持美丽与发展共赢。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年降水200毫米以下地区不能飞播造林”的观念制约着内蒙古治沙的进程。我区坚持聚力科技攻关,终于在年均降水量150毫米左右、蒸发量高达3500毫米的阿拉善盟率先实现了飞播治沙的突破,大大加快了治沙进程和效率。同时,制度创新和改革创新也带来了巨大政策红利。我区结合区情制定了《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改革总体方案》,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集体林产权和承包到户改革任务。目前,共确权集体林地3.26亿亩,先行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工作,3个林场2014年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完成。

  放眼今日的内蒙古,天高云淡,远山苍翠,绿波荡漾。在绿色引擎的驱动下,我们守住了绿水青山,筑起了绿色脊梁,勾画出祖国北疆生态文明发展的亮丽风景线。(日新)

编辑:Anna安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靖江中山杉破解消落带生态治理难题

  滚滚江水中,载着央视记者的轮船驶向重庆三峡库区的消落带。远远望去,在江边宽阔的消落带上,很多工人正在种树。这是中央电视台大型直播节目《直播长江》中的一幕。长达6分钟的报道主角,是来自江苏省靖江市国家中山杉【详细】

未来10年 河南规划造林2252万亩

河南省政府在郑州举办了《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年)》评审会,经过审阅、质询和讨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仑、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守正等院士、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该《规划》。【详细】

《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年)》通过

河南省政府在郑州举办《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年)》评审会,经过审阅、质询和讨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仑,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唐守正等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该规划。【详细】

国家林业局:我国已实现荒漠化土地零增长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刘东生11日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多年来的防沙治沙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已实现荒漠化土地零增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