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森带动江西城乡绿色互相融合
公园下乡、森林进城、城乡一体,借助森林城市创建,红色圣地江西在绿色层面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实现了相互融合、一体发展,城乡居民乐享越来越多的生态福祉。
九江,山水弘扬文化
“山水文化城森林新九江”,这是九江创森理念。
2012年,九江开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此前见惯了的山水,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城市有“点线面”绿色亮点工程,对中心城区各类空地、边角地、公共地实施增绿补绿、见缝插绿。仅在九江主城区,创森工程就达130个,打造了37个城市公园,完成了18条景观大道,建设了33个街头小游园,打造了42个社区公园。
“该绿的地方都绿起来了,市民出门500米就有休闲绿地。”九江市林业局局长江少文对记者说。
濂溪大道是九江精心打造的18条景观大道之一。过去,道路两侧一片荒乱。通过创森,九江实施了濂溪大道两侧绿化退让项目,项目总面积10.55万平方米,投资3000余万元,道路两侧各退让20米,将原绿化断点连线并局部改造,拓展了休闲、运动的绿色空间。
道路形象一夕改变。“脏乱差”没了踪影,濂溪大道成了景观大道,成了城市形象的代表。
同濂溪大道一样,八里湖岸边的九派诗廊也借助创森实现变脸。九派诗廊全长2.8公里,总面积600亩,投入资金1.5亿元,栽植了100多种5000余株乔木、30多万株灌木。2016年以前,这里还是一处高速公路和铁路之间的狭长废地。“这里不适合建房,我们就决定打造成生态廊道。”八里湖新区党工委委员余韧磊说。
新区没有简单地将其建设成一条绿色廊道,而是结合九江的人文历史,把这里打造成一条历史、人文、生态景观廊道。漫步廊道中,你会看到沿路的石碑、凉亭、椅凳上刻录了众多的诗词名作,廊道内300余篇诗词展示着千百年来200余位鸿儒大家在九江留下的印迹和情怀。
城市内的创森开展得如火如荼,在乡村,九江则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抓手,正积极开展森林乡镇和森林村庄创建。目前,全市11个县(市)全部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有38个省级森林乡镇、179个省级森林村庄、1889个绿化达标村庄。
武宁县罗坪镇的长水村名声在外。村子森林覆盖率93.7%,是全国绿色小康示范村、国家级生态村。长水村的今天,让其他村庄看到了吃生态饭的希望。
在长水村七里溪生态山庄,记者遇到了开办生态农家乐的村民孙功娇,“我是2014年回到村里的,过去在外面打工,看到村里生态越来越好,就想回来自己做点事情。”打工期间,孙功娇每月收入4000元左右,如今开办农家乐,年收入有几十万元。
村民熊远康选择了另外一条路径。他种植了7亩红豆杉,通过加入红豆杉培育种植专业合作社,他的红豆杉不愁销路,现在年收入超过7万元。熊远康说,合作社推行“生态+”的发展理念,不仅发展了红豆杉种植产业,还建立了红豆杉养生区,红火了村里的生态旅游。
南昌,森林伴护水城
“森林水城美丽南昌”,这是南昌的创森理念。
蓝天白云、碧水青山正在绘入南昌的城市画图。走进湾里区,就知道此言不虚,全区如同风景区,植被繁茂,空气清新,游人如织。
“湾里区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护生态。”湾里区林业局局长章和平说,过去发展工业污染严重,现在考核绿色GDP,全面实施封山育林,每年有超千万元的森林防火专项费用,还投入23亿元建成5个污水处理厂,过去的生态短板已经成为发展优势。
“湾里森林多了、生态好了,处处有景点、有美景,越来越多的市民喜欢来这儿休闲游玩。”章和平说。“原来这里环境差,现在景色美了,生态好了,经常约朋友一起来玩。”市民刘萍说。如今,湾里全区生态旅游年收入达到18亿元。
南昌是座水城,赣江穿城而过,湖泊散布其间,水域面积占到了全市国土面积的29.8%。创森以来,依水增绿护绿成为南昌的城市特点。
市区的艾溪湖湿地公园,虽然不是周末,依然游客众多,野餐、散步、骑行、休憩,处处是游人的身影。公园不仅吸引了市民,还引来成群的候鸟。园内有候鸟观赏地,迁徙季节能看到大雁、天鹅和丹顶鹤。
为了更好地保护艾溪湖候鸟,2014年,公园成立了候鸟保护中心,配备20人的专业保护队伍。“我们就是候鸟的保镖和保姆,这里就是城市的候鸟家园。”候鸟保护中心邹进莲说。在湖边的观鸟台,邹进莲和同事用特殊的叫声将远处的大雁、天鹅引到岸边,让在场的游客无不惊讶。喂食时,它们还会主动靠近人群。“你不伤害它,它就会朝你过来。”邹进莲解释说。
在观鸟台,记者遇到了市民胡广一家。“我们就在附近住,过去这里全是荒地,没人管,现在这儿的生态环境太好了,空气好得很。孩子喜欢这些动物,经常会过来。”胡广说。
如今在南昌,市民正在主动走进自然,自然也正融入市民的生活。
编辑:lianqi
相关阅读
郑州将用三年力争乡村绿化率达30%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这不仅是城市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农村建设的目标。【详细】
西宁: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
日前,记者参加了青海省西宁市主办的以【详细】
“五个理念”创建森林城市
开展森林城市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增进民生褔祉的重大举措,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2016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2次会议时专门强调,要着【详细】
森林城市建设要警惕“绿色大跃进”
森林城市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直接体现,目前正在各地蓬勃兴起。新华社记者在多省采访发现,部分地区森林城市建设有所跑偏,存在奢侈化、媚外化和景观化等问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