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荒漠化沙化监测发出权威声音

2016-12-15 13:04:24         来源:规划院     浏览次数:

  12月2日,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头版头条分别以“宁夏、甘肃、内蒙古三省(区)沙漠化治理成效显著从‘沙进人退’到‘人沙和谐’”和“从‘沙进人退’到‘人沙和谐’中国治沙经验贡献全球”为标题,对我国目前荒漠化和沙化现状及监测方法进行了报道。国家林业局荒漠化监测中心教授级高工孙涛接受了人民日报的采访。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社会各界及海外相关领域专家对我国防沙治沙及监测技术手段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先进领先技术和丰富经验,正在世界防沙治沙领域发挥着示范和引领作用。为更好地宣传我国防沙治沙及监测的工作成效,消除国外媒体不实报道造成的影响,荒漠化监测中心积极整理分析了历年来荒漠化沙化监测数据。孙涛在采访中指出: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从上世纪末年均扩展1.04万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242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0年间“减少”了三个多上海的面积。中国境内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10个重点沙区省份,经过几十年的防沙治沙工作,到2014年底,10省区荒漠化土地面积相比2009年缩减了10227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缩减了6337平方公里。

  自1994年,我国成立了一支专门为国家荒漠化和沙化防治提供决策服务的技术性单位——中国荒漠化监测中心,标志着我国荒漠化监测工作新纪元的开始。规划院分别于1994、1999、2004、2009、2014年连续组织实施了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逐步形成了包括荒漠化和沙化宏观监测、重点地区专题监测、定位监测、年度趋势监测,以及沙尘暴灾害监测、植被长势监测、陆地干湿状况监测及防沙治沙和生态建设工程效益监测在内的一系列监测内容。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监测经验的不断丰富,目前已采用2.5米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并开发移动地理信息采集软件,借助平板电脑进行外业数据采集工作,大大提高了外业调查效率和调查质量,并开发了国家级荒漠化和沙化信息管理系统,便于数据管理与分析。监测动用了全国上千名专业技术调查人员,采用遥感结合地面调查,以地面调查为主的监测方法,使得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在硬件和软件建设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准,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不仅查清了我国的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分布现状和多年来的发展趋势,而且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监测体系,其成果为全国生态建设与荒漠化和沙化防治重大决策提供了科学的基础依据,为推进生态建设和防沙治沙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在世界上发出了权威声音。

编辑:Anna安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国家林业局:我国已实现荒漠化土地零增长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刘东生11日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多年来的防沙治沙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已实现荒漠化土地零增长。【详细】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谈中国荒漠化治理

 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是全球生态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我国荒漠化治理进展如何?中国为国际荒漠化治理提供了哪些中国经验?防沙治沙对精准扶贫有何积极意义?【详细】

科技创新 林业现代化建设再获“新动能”

我国林业依靠创新驱动、发挥先发优势,不断加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依靠科技创新破解绿色发展难题,从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不断寻求根本性转变,在更广泛的利益共同体范围内参与全球治理,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详细】

荒漠化治理应注重生态系统协调发展

我国的人口不断增长,土地面积却在不断减少。在面临的诸多环境问题中,荒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灾难之一。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院长王涛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荒漠化治理应注重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