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开展极危植物水松研究

2017-01-09 09:22:34         来源:中国科学报     浏览次数:

  日前,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极度濒危植物水松综合保护项目获得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资助立项。该项目由华南植物园研究员王瑞江负责,将联合越南与老挝共同保护该物种。

  水松为我国I级重点保护植物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是著名的“活化石”,也是珍稀孑遗植物,IUCN已经将其列为全球极危物种(CR)。据初步统计表明,在我国胸径(DBH)>100cm的水松个体仅存30株,100cm>DBH>50cm的个体近100株,并且每年都有一些个体死亡。在越南,2011年调查到水松有247株,但在2012年已锐减到161株。老挝的个体数量约为300株,总体状况也同样不容乐观。

  近年来,虽然广东珠海市对水松进行了育苗和种植保育工作,但研究表明,其种苗基本上来源于同一种群,无法实现保护水松种群遗传多样性的目标。为了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拯救这一濒临灭绝的物种,2016年,王瑞江向BGCI递交了项目建议书并获得资助。这是2017年BGCI将在中国资助的10个濒危树木保护项目之一,也是华南植物园自2007年以来从BGCI获得的第五个濒危植物保护项目。

编辑:guoa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雨后华南植物园珍贵的老照片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是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由著名植物学家陈焕镛院士创建于1929年。1954年改隶中国科学院后为华南植物研究所,2003年10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现有正式员工323人,流动人员148【详细】

中科院:北半球高纬度地春季碳汇温度响应机制

日前,中科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朴世龙及其合作团队利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大气CO2浓度观测数据、遥感数据、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碳循环模型,并结合大气传输模型,系统分析了过去30多年来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生态系统春季碳汇对温度响应的动态变化及其机制。【详细】

华南植物园植物种质资源研究平台落成

  1月5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新实验楼前举行了庆祝【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