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亟待挺直的“生态脊梁”

2017-01-17 08:39:25    作者:王民 曹国厂     来源:新华社     浏览次数:

  我国18亿亩耕地基本上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31.2亿亩森林却不能满足全国的木材需求。专家认为,落后的育林理念和技术,导致森林多种效能发挥不充分。在“重造林、轻管理”等落后经营理念、技术影响下,不少国有林场虽然是“生态建设的脊梁”,同时也成了“经济建设的包袱”。一些林业专家和国有林场负责人呼吁,为实现从林业大国向林业产业强国转变,亟需改变森林经营理念、技术,强壮“生态骨架”,提高林分质量。

  矛盾

  国家林业局组织完成的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我国森林资源进入了数量增长、质量提升的稳步发展期,全国森林面积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1.63%,森林蓄积151.37亿立方米。但是,森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林业发展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首先,我国森林覆盖率远低于全球31%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积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7。

  其次,我国林地生产力低,每公顷蓄积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9%。亟需加强森林经营,提高林地生产力、增加森林蓄积量、增强生态服务功能潜力巨大。

  另外,森林有效供给与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我国木材对外依存度接近50%,木材安全形势严峻;现有用材林中大径材林木和珍贵用材树种少,木材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

  差距

  ——在德国,一棵直径80厘米的优质楸木可以换一辆宝马车;而在中国,通常十几亩地的木材也换不来半辆宝马车。

  ——德国森林面积只有1.6亿亩,相当于我国森林面积的二十分之一、我国国有林场面积的六分之一,但是他们不仅满足了国内木材需求,而且每年出口优质木材达600万立方米以上;中国拥有31.2亿亩森林面积,不仅没有实现木材的有效供给、形成应有的财富,而且林业自我生存发展能力非常有限;9亿多亩的国有林场的产出,不能保证4800个国有林场的正常运转和75万林业职工的工资开支。

  ——德国林业每年产值达到1000亿欧元以上,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高达3%以上,远超钢铁制造业的214亿欧元和矿产业的123亿欧元。

  ——德国森林公顷蓄积量高达310立方米,公顷年生长量为12.2立方米,年采伐量为每公顷8.7立方米,达到了“越采越多”的理想状态;而我国森林公顷蓄积量只有89.8立方米,相当于德国的四分之一,年生长量为4.2立方米,相当于德国的三分之一,可采伐的优质木材资源几乎枯竭。

  河北省木兰林管局局长徐成立曾到德国就森林经营管理进行过专题考察。看到中德林业巨大差距,他算了一笔账:“木兰林管局拥有10万公顷林地,如果按照德国森林生产率水平,我们局每年应该有80亿元的有效产出,考虑到降水等条件的差异,即使仅打一折,也应该有8亿元产值,但实际上每年可变现的产出不足5千万,只相当于德国的一百六十分之一!当然,差距大,也意味着提升空间潜力大”。

  到2008年,木兰林管局林业发展遭遇“瓶颈”:林龄持续偏小,平均林龄仅27年,中幼龄林比重占60%;产材径级持续偏低,平均胸径只有12厘米,可采伐资源面临枯竭;木材质量持续下降、价值降低,森林蓄积增长乏力,多年徘徊在500万立方米左右,陷入“资源危机、资金危困”的尴尬局面。这样的“瓶颈”,基本是我国国有林场现状的缩影。

  理念

  ——中国的林业教科书上说,40年的落叶松人工林已是成熟林,也就是说,到了40年,这样的落叶松就应该主伐利用了。而在德国,40年的落叶松被定义为幼树,基本到80年左右才开始主伐利用,长到100多年,树木生长量依然很高。德国资深林业专家斯匹克说,“通常情况下,树越大,生长量越大。”当他在中国看到40多年的落叶松被成片采伐时,他非常惋惜地评价说:“这是非常愚蠢的决策!”

  ——在中国林业生产中,生产单位没有把修枝当作提高木材质量的手段,所以不注重修枝工作。在德国,则特别重视修枝,他们通过修枝减少木材主干上的“疤瘌”,这样的木材加工成的板材会有漂亮的木纹,木材的商品价值大幅度提高;市场上,修枝材比不修枝材价值相差2至3倍,而且越珍贵的木材差价越大。

  ——在中国,高校的林业专业多数在教室里进行;在德国,林业专业课堂开在森林里。用斯匹克的话说是:“你要知道树的生命规律吗?那你就走进森林,去问问森林吧!”

  “我国传统林业的教科书主要是从前苏联学习借鉴过来的,几十年没有变化。”国内知名森林经营专家、中国林科院科技信息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邬可义介绍说,“前苏联地域广袤,人口稀少,森林资源非常丰富,他们重采伐、轻培育,与中国的国情、林情都相差很大”。

  弊端

  我国18亿亩耕地基本上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31.2亿亩森林却不能满足全国的木材需求。邬可义认为,育林理念和技术落后,导致森林多种效能发挥不充分。

  长期以来,我国的森林经营多采用以取材为目的的“皆伐”方式,不但破坏了森林环境,延长了森林恢复周期,还造成可采资源减少;我国普遍重视植树造林,不注重天然更新,又不注重科学抚育,使原始森林和天然林比重下降,造成森林生态功能弱化。

  “要么使劲砍,要么一棵不让动,在两个极端间来回摇摆”。林业专家说,大面积“皆伐”虽然带来了即时效益,但这种“剃光秃”的采伐方式无异于涸泽而渔,如果任由长期发展,不但大径级优质木材战略资源难以实现,结果还会使森林质量越来越差,公顷蓄积量和生长量在低水平上徘徊不前。

  再如,生态公益林采伐强度不能超15%。实际上,有的中幼林每公顷株数已经超过5000株,甚至上万株,伐除15%远远达不到抚育目的;而对于每公顷株数不到500株的林分,伐除15%显然是超强度采伐。不同的林分却在使用同样的政策,政策滞后十分明显。

  在“重造林、轻管理,重采伐、轻培育”等“重两头、轻中间”落后经营理念技术的影响下,不少国有林场成为“生态建设的脊梁,经济建设的包袱”,不同程度地陷入“青山常在,永不成林”和“越砍越穷”的困境。

编辑:lianq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香格里拉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启动

由于经济利益驱使,掠夺式的开发利用使得迪庆州植物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威胁,种质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物种种群衰退,已直接威胁到了物种生存。日益凸显出香格里拉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和保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详细】

《北京市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年)》通过评审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召开了《北京市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年)》专家评审会。专家评审组由国家林业局造林司、中国林科院、北京市林业勘察设计院、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的5位专家组成。【详细】

国家沙漠公园建设管理需提质增效

11月29日,第五次国家沙漠(石漠)公园专家评审会在北京召开,对36个沙漠(石漠)公园规划进行评审。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刘东生参加评审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张守攻参加评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