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围墙的古建博物馆——竹桥古村

2017-01-24 12:51:14         来源:百科     浏览次数:

  村有总门楼远案崇麓岭,近案黄婆岗,始建于元末明初,为风水师廖禹先生所定,总门楼前有"品"字形排列,而周围都有石栏杆围成的多边形古井三口,寓意喝了这"品"字井的井水,不管是为人、为学、经商都要讲究品德,门楼内房舍俨然,宅栉邻比,户近两百,从超千丁,村内有水塘七方,全由石块砌成,中间为一月塘,形成七星伴月之象,俯瞰全村,形似一柄巨扇,诚为当代金溪一个古风犹存的保存较好的古代村落。

  走进竹桥,我们仿佛走进了100多年前的过去。100余幢明清建筑保存完好,蔚为壮观。陪同我们采访的退休教师余运中说,竹桥村前有上、中、下三个门楼和一个总门楼,不管红、白喜事,三个门楼是必经之路,村后有3个山门直通后山,过去是专门为防止强盗、土匪而特意设立的退路,房屋为清一色的板石墙基,一般高1.5米,最高的有2米,而且连成一体,村里的排水沟都是用石块砌成,成为一个封闭式的防御系统。这里的排水沟,自北向南流入村中的七口塘中,一条东西向直街与十来条南北或东西向小巷交接。弯弯曲曲的巷道,均用青石板铺成。有的巷仅2尺宽,两人相向而行得和和气气地相让才能通过。

  竹桥村有明代所建民居8幢,明代祠堂1幢(文隆公祠),其余为清代建筑,均为清一色的青砖灰瓦,显得朴实素雅。高高耸立的山字墙,既有艺术观赏价值,又有防火防风的实用功能。民居多为上下两堂,仅有一幢明代所建民居分上下四堂。厅堂居中,左右为卧室,中间是一方天井,上露天光,厅堂采光全赖于此。下为石砌的泄水池,天井四周檐水如四柱珠帘流入池中,随即排出而不四溢。明代及清初住宅大门开在东侧,其他宅第的大门则开在正中。门楣、屋檐、雨檐及屋内墙壁、门柱、窗棂、柱磉、坊头、揎板、天花板等多有雕绘装饰,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建筑群中有三组建筑群更有特色,一为"文林第",一为"十家弄",一为"八家弄"。建筑群中均设有三门,即总门、巷门、大门,各有并排四栋或三栋式样相同的房屋由耳门相通,雨天往来并不湿脚。更为称奇的是,中门楼前的空地上,隐约可见用青石板铺就的一个"本"字,门楼后有一个"人"字。本者,根也,这个"本"字告诉一代代的竹桥人,不管在外读书做官,还是经商致富,你的"根"都在这里。落叶要归根,人不可忘本,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所在。因为这个"本"字,家族才有一种亲和力,民族才有一种凝聚力。"人"和"本"二字联在一起,大概竹桥先人已经意识到"以人为本",而且谆谆教诲教育后人不要忘记这一祖训吧。这一文化现象恐怕是别处很少见的。

  当走进一户人家,牌楼式石门,一看就是大户。原来,这里是清顺治八年举人、山东齐东知县余为霖所建的"文林第"。穿过几百年前的古老巷道向北而上,我们还见到了两组建筑群,一为"十家弄",一为"八家弄"。在整个建筑群中,间立着十余座非住宅建筑,即公益性人公共场所,如怀仁书院,大房二房三房书院,养正山房,苍岚山房,公和堂,锡福庙等,还有祠堂6座,上、中、下三个门楼,总门楼,后山门,古井三口,池塘。总门楼和上门楼的墙上分别嵌着道光十一年和乾隆十六年全族人立的禁碑。赐福庙中还立有一块康熙六十年立的石碑,上面记载着当时李县令处理该村与邻村争水的判词。

编辑:lianq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江苏古建园林有了数字博物馆

  江苏古建园林营造数字博物馆运用现代数字化网络技术,通过图片、视频、三维图像、互动视效等技术,解析江苏传统建筑和园林营造工艺与特色,展现传统建筑与古典园林的构造机理、营造方法和文化内涵。【详细】

郑州:三处受损古建如今皆已修缮

位于荥阳老城的韩凤楼故居、奎星楼、荥阳县衙三处古建筑损毁严重一事经本报持续报道后,荥阳市有关方面当时表态将尽快修缮。目前,记者经探访发现,经一年多的全面修缮后,这几处古建筑芳容已现。【详细】

雕花——中国古建筑的浪漫

在古建筑远去岁月的表情里,那房梁、窗棂、门楼、石础上的雕刻艺术,古典而清雅,以木质的纹理与砖石的特质,还有先人的希冀与憧憬,嵌入时光的深处,留下了一个乡村家园的梦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