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宋卫平“理想小镇”样板农庄
NO.7 重建乡村社会生态
初见二人,第一印象是比同龄人要成熟。特别是小锋,说话不多,刀削般的脸庞却蕴含着坚毅。
2014年毕业时,有两份工作邀请摆在小锋面前:一份是杭州某农业公司的质检员,另一份是蓝城农业嵊州项目的一线技术员。
在辗转反侧了几夜之后,小锋却还是选择了带上女朋友一起去去嵊州。
他说自己在农村长大,十多岁时就能一天割五分田的稻子。高考填志愿也毫不犹豫就选择了“农业技术”。之所以这么毅然决然,说到底,还是不想浪费所学。
两人一起见证了基地从无到有:大棚基建,圈梁,立柱,完工。播种,催芽、成苗、定植、管理、采收。
他们已是基地的技术骨干,特别是小锋,称得上智能温室控制的专家。
小锋和小娜职校班上,40多个同学里,现在从事农业一线工作的只有4个人。很多同学毕业后,都抱怨当时选错了专业。但面对这个问题,小娜笑靥如花:
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等明年春天,这里的花都开了的时候你再来,像仙境一样……
其实蓝城影响最大的,还是当地留守的老人。
他们大多已不适合在工厂上班,只能留在村里给外出打工的儿女带小孩。老大爷们都喜欢在村口晒太阳,人多了就组织玩“牌九”。老太太们除了带孩子,就是去一起念佛经。
蓝城到来后,以每亩1000元/年向他们租赁土地,首先带来一大笔土地租金。
经过培训,他们还可以到农业基地做工。像施家岙村62岁的王兴德,原本唯一的收入就是家里的两亩半田。夫妻俩一年劳作,收入也只有两万多,省吃俭用也留不下什么钱。
现在他们把田租给了蓝城,然后去基地务农。两人一年加起来的收入超过五万元。
NO.8 改变世界的源代码
12月22日冬至,在杭州的一片茶园林麓下,正在建造的农庄示范区外,蓝城团队的30多人,亲手撒下2亩田的油菜花籽。
待明年春天,就会开满大片鲜黄的油菜花。
这是一次充满象征意义的播种。油菜是一种常见的食物。油菜籽成熟后,秸杆是很好的燃料。油菜籽可以榨油,油可用于照明和烹饪,渣还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肥料。
它是中国四千年传统农业智慧的浓缩,象征着生命、风景与社会的循环。
从这里开始,宋卫平的“农庄”将会在中国大地迅速生长。它们将集结成镇,为大量“空心化”的农村,带来更多的人口、财富和农产品,甚至教育和医疗资源。
陈剑平说,这个小小的农庄,可能是未来30年中国的“源代码”。
藉由这个源代码,形成农民、家庭农庄、农业园区和村镇4级体系,在大城市周边编织出一串“小镇项链”,最终绘出一幅“城乡一体化”的宏大图景。
“中国人用前30年,造了三代房子。”陈剑平说,那么,接下来能不能用三个30年,只造一代房子?
一个小小的农庄,可以赋予太多意义:都市人的乡愁、安全的食品、传统农村社会的复活、农民生活品质的飞跃、农业高科技的迭代……
陈剑平说,自己的偶像是“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
他有改变社会的灼热理想,但一直觉得,在沉重的现实面前只能是“空想”。直到他遇到宋卫平,一个有情怀,有人脉,又有成熟经验的业界巨子。
编辑:lian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