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百万森林 助力民勤梭梭成林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分别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明显下降。要强化水、土壤污染防治。今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分别下降2%。抓好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土壤污染详查,分类制定实施治理措施。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使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实现双赢。
要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抓紧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启动森林质量提升、长江经济带重大生态修复、第二批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工程试点,完成退耕还林还草1200万亩以上,积累更多生态财富,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长城。
基层探索
上海年内与长江经济带同步完成生态红线划定生态红线,是底线也是新支点.
今年年内,按照中央部署,上海将与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同步完成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从而砌起一道道无形却又刚性的“生态墙”。红线区域内,为了让大自然休养生息,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原则上都被禁止。
生态红线是我国的一项新探索,上海在这方面已研究多年,具有一定积累,也提出了初步方案。将来,被纳入红线的生态空间将从中心城区一直分布到远郊,但多数位于崇明生态岛和周边。对上海而言,生态红线制度不是单纯的“退守”,以红线为支点,上海将为提高生态服务供给主动做好“加法”。
一根红线管到底
生态红线制度的提出,体现的是底线思维———勘界、定标后,就不允许在线内进行开发建设活动,从而给国家留下维持生态安全的基本空间要素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应用生态研究所所长王敏告诉记者,人类活动会产生三种负面生态影响:空间占用、污染累积、资源消耗。其中,空间占用最具破坏力。“如果说污染累积和资源消耗是‘慢性病’,那么空间占用就是‘急症’。”王敏说,假设自然保护区新建了一座大型工厂,哪怕它零污染,但依然会因为挤占了动植物的生存空间而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生态红线制度的提出,体现的是底线思维———勘界、定标后,就不允许在线内进行开发建设活动,从而给国家留下维持生态安全的基本空间要素。
过去,不同政府部门曾基于各自职能确定了一些生态保护区,但由于这些区域边界不清、多头监管、管理粗放,政策效应不及预期。把政出多门的“线”合为一根线,零散破碎的“区”归于一张图,这才能形成“一根线管到底”的态势。今年年初,中办、国办发布《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成为我国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文件。
王敏说,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有利于构建起完整的国家生态安全格局,为绿色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根据中央要求,包括上海在内的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直辖市以及京津冀地区,须在2017年年底前划定生态红线。
15类空间被保护
在上海,崇明东滩和九段沙湿地,以及黄浦江上游与长江口的一级水源地保护区,极有可能在年内被划入红线
我国的生态红线大致将按两个原则划定———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以及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因而,自然保护区、饮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15类生态空间将被红线保护。
王敏说,在上海,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崇明东滩和九段沙湿地,以及黄浦江上游与长江口的一级水源地保护区,极有可能在年内被划入红线。几块市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也是热门候选,其中包括金山三岛、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东平/海湾等森林公园、崇明地质公园核心区等。
过去两年,在市环科院的科研支持下,本市基本形成了生态红线划定方案。虽然这个“1.0方案”要根据《若干意见》作调整,但王敏透露,很有可能只是微调。
根据上海生态红线的“1.0方案”,生态空间按保护力度被划为四类,最严的一类空间用红线标示,总面积1189平方公里,其中陆域96平方公里,约占全市陆域面积的1.5%,大部分位于崇明区;水域面积近1100平方公里,主要也分布在崇明岛周边。王敏说,年底形成的上海生态红线方案,预计主要是“一类生态空间”。
突破“高压线”将终身追责
生态红线划定后,中央要求确保三“不”———面积不减、功能不降、性质不变
生态红线是底线、生命线,也是不可逾越的“高压线”。这才能显示生态文明政策的刚性。
国家明确提出,在布局城镇化、工业化建设前,必须先确定生态红线和保护区域,从而在源头形成保护。去年发布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简称《规划》)也体现了生态红线的重要性———《规划》指出,在全市域层面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前,要优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生态红线划定后,中央要求确保三“不”———面积不减、功能不降、性质不变。围绕这一目标,中央和各地都将建立常态化执法机制,出台考核办法和责任追究办法。对于造成严重破坏的人,将终身追责。
王敏说,在上海,生态红线的主要责任将落实到区。“三不”目标中,“面积不减、性质不变”,监管起来比较直观,而“功能不降”则有赖于建立系统的监测体系,进而评估红线内的生态功能,这也是日后需要研究者持续跟进的课题。
不仅仅是减法
上海的生态空间保护将不会仅仅满足于“退守”或者“减法”,而将以红线为支点,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做“生态加法”
生态红线区域内将禁止开发建设,已有项目将做“减法”,通过以封禁为主的措施让自然恢复。但王敏强调,上海的生态空间保护将不会仅仅满足于“退守”或者“减法”,而将以红线为支点,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做“生态加法”。
王敏说,未来生态红线将在全市圈定出一系列“生态斑块”,在这些“生态斑块”保护的基础上,上海将利用本地的河网水系等生态构成,建设生态廊道,从而将“生态斑块”有效串联起来,形成复合型生态功能。在这一体系中,红线区域将成为上海下一步生态建设的新支点。大部分生态红线保护区都位于远郊,或是沿海滩涂。不过,在人群集聚的区域,上海也将加强生态建设,通过公共绿地、防护林带、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就近满足民众的生态需求。
王敏说,在上海之前形成的生态红线“1.0方案”中,共划分了四类生态空间,除了用红线提供最高等级保护的“一类空间”,二三四类生态空间的面积更大,受益人群可能更广。总体上,上海将由此出发,构建多层次、成网络、功能复合的生态空间体系。
上海故事
实现PM2.5降20%的阶段性目标后,积极谋划面向2020年和2025年的大气环境治理方案提前“交卷”后,上海“保卫蓝天”不减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打好“蓝天保卫战”,表明了政府治理空气质量的决心。对上海来说,在度过有记录以来空气最洁净的一年、并提前实现PM2.5降20%的阶段性目标后,公众更加关注PM2.5下降的势头能保持多久。全国“两会”期间,权威部门的最新解读表明,上海“蓝天保卫战”的治理力度将长期保持,空气质量改善的前景值得期待。
编辑:lianqi
相关阅读
江西公布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综合效益
江西省林业厅30日对外公布该省2016年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综合效益大数据。2016年全省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综合效益为14951.34亿元。本次评估结果与2011年评估结果比较,仅森林的生态效益就增加了1863.22亿元,增幅23%【详细】
我国森林旅游年产值破万亿元
1月31日从国家林业局了解到,2017年全国森林旅游游客量达到13.9亿人次,占国内旅游人数的28%,创造社会综合产值11500亿元,成为中国林业的第三产业支柱。【详细】
森林之都,住在这里就像住在公园一样
根据资料显示,有一座城市森林的覆盖率达到了83%这一惊人的数字,要知道一部分国家级的森林公园覆盖率都没有这一数据高,这座城市就是位于吉林的白山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