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庭院设计之禅意
历史上,日本派出大量僧人到中国修习佛教经典和研习佛教文化,他们把中国最好的佛教思想,特别是禅宗体系带回日本,并发展到极致。
从汉代起,日本就受中国深厚文化的影响。到公元8世纪的奈良时期,日本开始大量吸收中国的盛唐文化,中国文化也从各方面不断刺激着日本社会。
园林亦是如此,日本深受中国园林尤其是唐宋山水园的影响,因而一直保持着与中国园林相近的自然式风格。但结合日本的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形成了它的独特风格而自成体系。
日本所特有的山水庭院,精巧细致,在再现自然风景方面十分凝炼。并讲究造园意匠,极富禅意和哲学意味,形成了极端“写意”的艺术风格。
飞鸟时代
538年,从百济传入佛教后,日本文化有了新的发展,建筑、雕刻、绘画、工艺也从中国输入到日本列岛而兴盛起来。在庭院方面,首推古天皇时代(593—618年),因受佛教影响,在宫苑的河畔、池畔和寺院境内,布置石造、须弥山,作为庭院主体。
从奈良时代到平安时代,日本文化主要是贵族文化,他们憧憬中国的文化,喜作汉诗和汉文,汉代的“三山一池”仙境也影响日本的文学和庭院。这个时期受海洋景观的刺激,池中之岛兴起,还有瀑布、溪流的创作。庭院建筑也有了发展。
平安时代
794—1192年,京都山水优美,都城里多天然的池塘、涌泉、丘陵,土质肥沃,树草丰富,岩石质良,为庭院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据载,恒武天皇时期主要建筑都仿唐制,苑园多利用天然的湖池和起伏地形,并模仿汉上林苑营造了“神泉苑”。
这一时代前期对庭院山水草木经营十分重视,而且要求表现自然,并逐渐形成以池和岛为主题的“水石庭”风格,且诞生了日本最早的造庭法秘传书,名叫《前庭秘抄》(一名《作庭记》)。后期又有《山水并野形图》一卷。
封建时代
12世纪末,日本社会进入封建时代,武士文化有了显著的发展,形成朴素实用的宅院;同时,宋朝禅宗传入日本,并以天台宗为基础,建立了法华宗。
禅宗思想对吉野时代及以后的庭院新样式的形成有较大影响。此时已逐渐形成“缩景园”和佛教方丈庭的园林形式。
室町时代
14—15世纪是日本庭院的黄金时代,造园技术发达,造园意匠最具特色,庭院名师辈出。镰仓吉野时代萌芽的新样式有了发展。
室町时代名园很多,不少名园还留存到如今。其中以龙安寺方丈南庭、大仙院方丈北东庭等为代表的所谓“枯山水”庭院最为著名。
桃山时代
16世纪,茶庭勃兴。茶庭顺应自然,面积不大,单设或与庭院其他部分隔开。四周围以竹篱,有庭门和小径通到最主要的建筑即茶汤仪式的茶屋。
茶庭面积虽小,但要表现自然的片断,寸地而有深山野谷幽美的意境,更要和chanayu(茶)的精神协调,能使人默思沉想,一旦进入茶庭好似远离尘凡一般。
庭中栽植主要为常绿树,洁净是首要的,庭地和石上都要长有青苔,使茶庭形成“静寂”的氛围。
忌用花木,一方面是出于对水墨画的模仿,另一方面,在用无色表现幽静、古雅感情方面也有其积极意义。茶庭中对石灯、水钵的布置,尤其是飞石、敷石有了进一步发展。
江户时代
17—19世纪初期,完成了自己独特风格的民族形式,并且确立起来。当时最著名的代表作是桂离宫庭院。庭院中心为水池,池心有三岛,岛间有桥相连,池苑周围主要苑路环回,导引到茶庭洼地以及亭轩院屋建筑。
全园主要建筑是古书院、中书院、新书院相错落的建筑组合。池岸曲折,桥梁、石灯、蹲配等别具意匠,庭石和植物材料种类丰富,配合多彩。
修学院离宫庭院,以能充分利用地形特点,有文人趣味的特征,与桂离宫并称为江户时代初期双璧。此时园林不仅集中于几个大城市,也遍及全国。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后,日本庭院开始欧化。但欧洲的影响只限于城市公园和一些“洋风”住宅的庭院,私家园林仍以传统风格为主。而且,日本园林作为一种独特的风格传播到欧美各地。
枯山水
又叫假山水,是日本特有的造园手法,系日本园林的精华。其本质意义是无水之庭,即庭院内敷白砂,缀以石组或适量树木,因无山无水而得名。
池泉园
是以池泉为中心的园林构成,体现日本园林的本质特征,即岛国国家的特征。园中以水池为中心,布置岛、瀑布、土山、溪流、桥、亭、榭等。
筑山庭
是在庭院内堆土筑成假山,缀以石组、树木、飞石、石灯笼的园林构成。一般要求有较大的规模,以表现开阔的河山,常利用自然地形加以人工美化,达到幽深丰富的景致。
日本筑山庭中的园山在中国园林中被称为岗或阜,日本称为“筑山”(较大的岗阜)或“野筋”(坡度较缓的土丘或山腰)。日本庭院中一般有池泉,但不一定有筑山,即日本以池泉园为主,筑山庭为辅。
平庭即
在平坦的基地上进行规划和建设的园林,一般在平坦的园地上表现出一个山谷地带或原野的风景,用各种岩石、植物、石灯和溪流配置在一起,组成各种自然景色,多用草地、花坛等。
根据庭内敷材不同而有芝庭、苔庭、砂庭、石庭等,平庭和筑山庭都有真、行、草三种格式。
茶庭
也叫露庭、露路,是把茶道融入园林之中,为进行茶道的礼仪而创造的一种园林形式。面积很小,可设在筑山庭和平庭之中,一般是在进入茶室前的一段空间里,布置各种景观。步石道路按一定的路线,经厕所、洗手钵最后到达目的地。
茶庭犹如中国园林的园中之园,但空间的变化没有中国园林层次丰富。其园林的气氛是以裸露的步石象征崎岖的山间石径,以地上的松叶暗示茂密森林,以蹲踞式的洗手钵象征圣洁泉水,以寺社的围墙、石灯笼来模仿古刹神社的肃穆清静。
样式
回游式、观赏式、坐观式、舟游式是指在大型庭院中,设有“回游式”的环池设路或可兼作水面游览用的“回游兼舟游式”的环池设路等,一般是舟游、回游、坐观三种方式结合在一起,从而增加园林的趣味性。有别于中国园林的步移景随,日本园林是以静观为主。
逐鹿
“逐鹿”为日本园林中一竹制小品名,利用杠杆原理,当竹筒上部注满水后,自然下垂倒空筒中水,而后再翘头,回复原来的平衡,尾部击打在撞石上,发出清脆声响,颇为有趣。该小品以静制动,宁静致远,是日本庭院中的代表元素之一。
蹲踞
下面的石墩叫“蹲踞”:作为能够清洗身体和内心罪恶的象征物,蹲踞在寺院和神社中是必备品,与石灯一样,原本也是因为茶道而率先设置的。
蹲踞是日式庭院中常见的一种景观小品,用于茶道等正式仪式前洗手用的道具。蹲踞通常为石材制作,并摆放有小竹勺和顶部提供水源的竹制水渠。
桥
日本庭院中的桥随处可见,有的是真桥,有的则是假桥,只是用于点缀景色的一组道具,但关键要融于环境中,成为庭院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日本是个具有得天独厚自然环境的岛国,气候温暖多雨,四季分明,森林茂密,丰富而秀美的自然景观,孕育了日本民族顺应自然、赞美自然的美学观。
甚至连姓名也大多与自然有关,这种审美观奠定了日本民族精神的基础,从而使得在各种不同的作品中都能反映出返璞归真的自然观。
清纯
日本园林以其清纯、自然的风格闻名于世。它有别于中国园林“人工之中见自然”,而是“自然之中见人工”。它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创造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
自然
在表现自然时,日本庭院更注重对自然的提炼、浓缩,并创造出能使人入静入定、超凡脱俗的心灵感受,从而使日本庭院具有耐看、耐品、值得细细体会的精巧细腻,含而不露的特色;具有突出的象征性,能引发观赏者对人生的思索和领悟。
小巧
日本庭院的精彩之处在于它的小巧而精致,枯寂而玄妙,抽象而深邃。大者不过一亩余,小者仅几平方米,日本庭院就是用这种极少的构成要素达到极大的意韵效果。日本园林虽早期受中国园林的影响,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尤其在小庭院方面产生了颇有特色的庭园。
植物
日本庭院的四分之三都由植物、山石和水体构成,因此,从种植设计上,日本园林植物配置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同一园中的植物品种不多,常常是以一二种植物作为主景植物,再选用另一二种植物作为点景植物,层次清楚,形式简洁,但十分美观。选材以常绿树木为主,花卉较少,且多有特别的含义,如松树代表长寿,樱花代表完美,鸢尾代表纯洁等等。
佛禅印象
公元538年,日本开始接受佛教,并派一些学生和工匠到古代中国,学习内陆艺术文化。13世纪时,源自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流行,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
日本庭院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编辑:lianqi
相关阅读
最受日本人喜爱的景区,就在西安的东郊
青龙寺座落在西安乐游原上,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兴盛于唐代,据说这里曾是太子的府邸,也有人说是种植药材的地方。【详细】
韦宇欣:构成艺术在造园空间中的表现
3月24日下午,第八届园冶高峰论坛暨亚洲园林大会分论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