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敏感城市设计”在澳大利亚
2017-05-22 09:05:46 作者:Ashok K. Sharma等 来源:搜狐 浏览次数:
文章信息
题目: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 An Investigation of Current Systems, Implementation Drivers, Community Perceptions and Potential to Supplement Urban Water Services
作者:Ashok K. Sharma, David Pezzaniti, Baden Myers, Stephen Cook, Grace Tjandraatmadja, Priya Chacko, Sattar Chavoshi, David Kemp, Rosemary Leonard, Barbara Koth and AndreaWalton
第一作者单位:Institute of Sustainability and Innovation,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Victoria University, Melbourne, VIC 3000, Australia
期刊:Water
时间:2016.06
文章简介
“水敏感城市设计”(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以下简称WSUD)最初由澳大利亚学者提出,在该国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它与SUDS*(常用于英国)、BMP*、LID*(两者常用于美国)等水环境管理领域的新概念内涵相似,均属于IUWM*(城市水系统综合管理)的一部分。根据澳大利亚官方的定义,它指“在城市规划阶段,融入考虑了自然水循环和生态过程的水环境管理。”
本文针对WSUD具体方案的选择及驱动力、WSUD系统的效果评估、社会对WSUD的认知进行了综述,然后使用SWMM模型对WSUD措施在洪峰控制上的潜力进行了分析。
1. WSUD具体方案的选择及驱动力
在案例区域South Australia(相当于澳大利亚的一个省)中,生物滞留系统是使用最广泛的WSUD系统。通过对当地专家访谈得知,流量削减、节约水资源和改善水质是选用WSUD系统的最主要驱动力。
2. WSUD系统的效果评估
在专家采访和文献调研的基础上,作者认为小型WSUD系统如何对整体的洪峰削减、水质改善起作用,其有效性和经济性还需要更多验证。
3. 社会对WSUD的认知
社会认知方面,案例区域的受调查者不仅对WSUD系统的作用认知比较到位,也因WSUD系统的建设而更愿意节约用水。公众的反馈也包括一些WSUD系统的缺点。在某区域,居民认为WSUD系统给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如雨水花园占用停车位)。同时,所有被调查区域的公众都反馈WSUD系统存在运营不善的问题,比如管段错接、排水口堵塞等。
4. WSUD措施在洪峰控制上的潜力
为研究WSUD措施在洪峰控制、需求管理、径流削减上的潜力,作者使用SWMM模型研究了South Australia省Glengowrie市的Frederick Street汇水区,该区域共分为54个子汇水区,采用1992年~1995年间的降雨数据是。SWMM模型中,各子汇水区均分为透水面积和不透水面积,不透水面积又分为“产流先流经透水面积再流入管网”和“直接流入管网”两类。在基准情景中,上述三类面积分别占52.5%、17.1%和30.4%。除基准情景外,一共设立了7个发展情景。主要自变量的变化包括:不透水面积增加20%,增设个数不等、体积不等的雨水箱和调蓄池。
结果表明,只有雨水箱或调蓄池的个数达到300个、每个的体积达到5 kL时,才对洪峰削减有效果。选择300个5 kL调蓄池时,削减效果最明显,仍然无法抵消20%不透水面积增长带来的影响。此结果看似很不乐观。
作者将结果与两个其他类似研究进行了对比。其中,与Vaes and Berlamont (2001)的结果不一致,其原因是Vaes and Berlamont假设“平均每100平方米屋顶设5 kL的雨水箱,且30%的不透水面积都与雨水箱相连”,这一条件在本研究的案例区域难以实现。然而,作者的结论与另一项更近期研究(Petrucci et al. (2012))的结果相似。该研究发现:在汇水区内建设小型调节池,只能在常规降雨下产生影响,但池的个数和体积远不足以调节强降雨下的径流量。
* Integrated Urban Water Management (IUWM):城市水系统综合管理
sustainable urban drainage systems (SUDS):可持续的城市水系统
stormwater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BMPs):暴雨最佳管理措施
low impact development (LID):低影响开发
编者点评
作者的模型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案例区域允许的范围内建设)雨水箱和调蓄池很难弥补20%不透水路面增加带来的影响。究其本质,是雨水箱和调蓄池等人为措施的存蓄雨水径流的能力,不及可以使雨水自然下渗的透水面积。从这个角度看,“低影响开发”似乎比“水敏感城市设计”更好,前者强调的是对自然水循环的尽量保持,后者则有更多人为“设计”含义在其中。就实际情况而言,雨水箱和调蓄池成本较高,如需调蓄,还是因地制宜、使用自然空间进行调蓄比较好。
“水敏感城市设计”虽然含“城市设计”(Urban design)一词,但其宏观程度远远不及“城市规划”(有时也译Urban design)。提出这一概念、并致力于推广相关理念和措施的澳大利亚政府,也只列出了雨水箱、透水路面、生物滞留系统等局部层面的措施,涉及面最广的的也仅仅是湿地建设罢了。
作者自陈,各个小型的WSUD系统究竟能对庞大的城市水系统的表现带来多大改善?这是一个遗留问题。当我们往系统中添加新型组件时,系统的表现肯定有所改善,但改善的幅度及成本有效性却是难以预测的。全局的关联性使问题变得复杂。针对具体案例,很可能出现“在某处建设是事半功倍、在另一处建设则是事倍功半”的现象。笔者认为,若要使这方面的研究真正体现出“宏观”,就不能仅限于在“一个片区”内采取“一种措施”,应使用全局分析的方法,探究多种改善措施联合作用的规律。
参考文献
Ashok K. Sharma, David Pezzaniti, Baden Myers, et al. 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 An Investigation of Current Systems, Implementation Drivers, Community Perceptions and Potential to Supplement Urban Water Services[J]. Water 2016, issue 8, 272.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