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偏远贫困小县如何发展为鲜切花之乡?

2017-06-02 10:03:00    作者:薛希惠 魏桂莲     来源:福建日报     浏览次数:

一个偏远贫困小县如何发展为鲜切花之乡?

一个偏远贫困小县如何发展为鲜切花之乡?

花卉苗木培植基地

一个偏远贫困小县如何发展为鲜切花之乡?

李金红在自己的种植基地。

一个偏远贫困小县如何发展为鲜切花之乡?

村民将准备上市的鲜切花进行包装。

一个偏远贫困小县如何发展为鲜切花之乡?

清流鲜切花参加福建省花卉展。

  鲜切花又称切花,是指从活体植株上切取的,具有观赏价值,用于制作花篮、花束、花环、瓶插花、壁花,以及胸饰花等花卉装饰的茎、叶、花、果等植物材料。鲜切花分为切花、切叶和切枝,具有观赏价值,最常用的鲜切花有唐菖蒲(即剑兰)、月季、菊花、康乃馨、非洲菊、红掌等。

  清流县地处福建省西部,生态环境优越,耕地面积15.3万亩,全县花卉种植面积12937亩。由于清流鲜切花具有花苞大而饱满、花色艳有光泽和切花率高的特点,享有福建省“鲜切花之乡”的美誉,成为全国最大鲜切花基地之一。清流鲜切花也因而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清流花卉产业带动了3450多户农户参与生产经营,直接从业人员达15580多人,从业人员年人均纯收入达2.6万元以上,去年实现年产值3.2亿元。

  一个偏远的贫困小县,如何发展为“鲜切花之乡”?又是如何一步步向前走?

  嗅到商机  产业不断做大

  清流县嵩溪镇是鲜切花主产区。5月26日,记者来到嵩溪镇青山村,走进花卉种植大户郑开红的聚宏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基地,眼前是平坦的花卉种植区,一条水泥路将种植区分成两边,一边是整齐的智能温控大棚,里面培育着名贵的北美冬青和花醉木等高档花卉种苗,另一边是连片的高标准连拱钢架大棚,里面新种下的非洲菊苗长势正旺。

  “基地规划建设七个功能区:花卉核心区,主要以种植鲜切花为主,种植面积100亩以上;景观鱼溪区,利用现有的两条山泉溪流,建生态护岸,养景观鱼;200亩水果采摘区,设置四季皆宜的水果采摘模式,春有草莓,夏有西瓜、杨梅,秋有桃李,冬有柑橘、百香果等,同时采取部分反季节种植的方式,确保四季有花可赏、有果可摘;30亩垂钓区,养殖各种精品鱼类;300亩精品山茶花观光园;400亩名贵树种种植园以及山泉水泳池。”说起基地的规划,郑开红侃侃而谈。

  这位从2008年开始种植花卉的中年花农,从10亩地开始创业,扩种到现在的1000多亩,10年间,他的花卉产业从单纯的鲜切花种植到融合苗木生产、鲜切花种植、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郑开红说,再用5年时间,投资1亿元,依托当地清新的空气、良好的水质、多样的山林资源,争取把基地打造成现代大型农业观光园。

  “清流花卉产业的华丽升级,得益于当地政府对花卉产业的鼓励与支持。”清流县林业局花卉办主任江斌说,清流的花卉产业,何以短短数年,能从无到有,从“小打小闹”到规模种植,并发展成为年产值过亿元的特色产业?全在持续运作之功。

  江斌介绍,2003年前,清流县里田乡有个别农户尝试种植花卉,效益颇佳,引起县里的关注。经过一番调研,清流人“嗅”到花卉产业的诱人前景:论自然禀赋,清流与“花卉王国”昆明处同一纬度,温和湿润,日照充足,且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花卉连片规模化种植;论市场,我省的鲜切花除了原有的罗源县基地外,大多从外地引进。另外,我省紧邻亚洲两大鲜切花消费地——日本和台湾,市场拓展空间较大;论效益,花卉年亩均产值可轻松过万元。

  于是,在政府引导下,清流这个贫困县开始大面积引进非洲菊等鲜切花品种,大力发展花卉产业,县里出台鼓励政策,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农户参与种植;2005年,引进省农科院黄宇翔教授,成立清流首个花卉组培中心——鸿翔农庄,实现鲜切花种苗自主研发,打破了我省鲜切花种苗依赖进口和省外调入的局面;2012年,引进云南春舞枝公司,在清流设立总部,成立福建春舞枝花卉公司,并在清流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花卉交易市场设立12580鲜花电子商务平台、全球鲜花速递网,清流花卉实现从传统销售模式向电子商务营销的华丽转身。同时,春舞枝公司与全球最大的鲜花销售商开展战略合作,可在24小时内把鲜花配送到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

  清流的鲜切花产业在短短几年内得到飞跃成长,成为带动当地农民致富的“美丽产业”。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专业合作社联动以及农民的积极参与,清流花卉产业真正从一产向二产、三产发展。

  借力东风  村民致富有道

  嵩溪镇嵩溪村可谓是村庄建在花园中,道路两旁树木摇曳,一栋栋漂亮的小楼房掩映在一片花海中。“十多年前,这里以种植水稻为主,村民的日子过得并不好。如今,通过种植花卉苗木,村民走上了富裕之路,村里的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嵩溪村原村主任余召文高兴地说。

   “起初,一位台商打算在我们村大规模发展花卉种植产业,却没有土地。当时村民都不愿意跟着种植,也不愿意出租土地。谁也不敢尝试,就算种好了,万一卖不出去,连租金都拿不回来。大家情愿种水稻,日子虽穷,但还有饭吃。”村民余贵龙说,“是余召文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那段时间他几乎每天都在村民家里,劝说我们放下心中的顾虑。”

  余召文说,为了给村民吃“定心丸”,他先与台商签订合同,让村民既可以收到租金,还能在基地打工,按日结工资。

  目前,该村花卉苗木种植已发展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主导产业。环境美化了,村财也大增,花农年均增收也在2万元以上。

  清流花卉种植每亩产值从2万至4万元不等,较高的利润带动周边百姓不断加入,也带动更多的花卉企业和合作社的成立与发展,带动了技术培训。

  据统计,全县花卉苗木企业已达62家,花卉苗木协会(合作社)53个,花卉种植面积逐年递增。

  花农李金红正是赶上这股东风,走上了自己的致富之路。

  在种花之前,李金红在国企上过班、做过豆腐皮、养过猪、开过出租车,生活很不容易。2010年,清流县的花卉产业开始兴起,她瞄准时机加入花卉种植大军。

  李金红是个爱尝试新事物的人,除了种植常规的非洲菊和玫瑰外,她也试着种起了洋桔梗、香水百合、康乃馨、勿忘我等。

  “我的基地从5亩起步扩大到现在的40多亩,虽然欠银行贷款50多万元,但我一点也不担心。”李金红说,只要不遇到大的自然灾害,40多亩的花卉年收入可达到130多万元,半年就能还清贷款。基地还常年雇佣一些家庭困难的农民,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乡村闲置劳动力。

  70后村民曾凤招告诉记者,她原本有一个殷实的家庭,后来因患癌症,不仅导致家庭贫困,也让她丧失了劳动能力。“后来李金红问我愿不愿意到她的基地做工,她是怕我一个人在家无所事事,容易想东想西,不利身体康复。我当时想有地方打发时间也好,了解到我的工作是坐在花房里打包鲜切花,很轻松,每天还包吃,我很满意,根本没想过要多少工资。没想到一个月竟然能领到1600元工资。这一干就是5年多,每天看着赏心悦目的鲜花,闻着花朵的芳香,心情好,身体也越来越好,是鲜花产业让我这个病秧子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遇到瓶颈   品种单一待解

   “10多年的发展,虽然花卉产业在不断升级,致富之路也在不断扩大,但是主要还是以种植玫瑰、非洲菊为主,品种单一,无法满足市场对花卉的多元化需求,急需引进更多高端品种,而在新品种引进上,需要的是资金和技术的保障。”花卉办主任江斌说。

  对此,花农郑开红也认为,选择大面积种植非洲菊,对清流鲜切花的初期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单一品种对客户的吸引力不强,不利于花卉产业的长期发展,因此清流鲜切花产业要想得到长足发展,必须对花卉的种植结构进行调整。为此,新品种的推广示范,一直是聚宏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非常重视的工作,目前该公司已将北美冬青和花醉木等高档花卉作为下一步发展的花卉,小面积试种后,公司将对这些品种的适应性和市场效应进行综合评估,最后逐步在农户中推广种植。

  同时,由于连作障碍导致土壤板结严重,花卉病虫害增多。“这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非洲菊大概连作6年,就会出现土壤板结和花卉病害问题。”江斌说,目前,正在积极对接省农科院,希望能尽快有效地解决这方面问题。

   “清流鲜切花从原来的寄售,到现在我们到了哪个市场,哪个市场就来找我们,量已经足够大,但交通运输是鲜切花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郑开红说,清流地处偏远山区,鲜切花的运输绝大部分靠过往客运车辆的搭载,载货量小,而较近的连城和沙县机场,也同时存在目的地少,载货量不足问题。“为了解决运输问题,去年,我们尝试花了几十万元买了6辆专线物流车,走广东、武汉两条路线,结果不划算,成本太高,仅仅是12个司机的工资,每个月就要花费12万元。”郑开红说,“今年6辆物流车都卖了,广东拉海鲜到这一带的货车,回去时正好是空车,我就借这个机会把花卉运送出去,降低了很多成本,下一步还需要考虑更好的解决办法。”

  清流县一直在摸索如何投保,有效降低花卉种植风险,增强花卉生产者的防灾减灾能力。通过一系列努力,根据省里的相关文件规定,从去年1月1日开始,对参加花卉种植保险的单位、合作社、种植户,县级财政给予15%保费补贴,省级财政给予20%保费补贴,自缴65%。清流县成为福建省首批8个花卉种植保险试点县之一。

   “有了这个好政策,下一步我们要加大花农参保意识,扩大保险覆盖面。”江斌说。

编辑:liq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