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学者:可持续发展是城镇化最紧迫挑战

2017-06-06 08:07:39    作者:张倩     来源:财经     浏览次数:

  6月2日在西安举行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高峰论坛上,多位学者表示,实现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已成当前最紧迫挑战。

  近年来,新型城镇化建设已被视为扩投资、稳增长、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在带来更大的市场和投资需求的同时,也给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和政府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

  数据显示,世界城市人口数量已从1950年的30%增至2014年的54%,预计2050年这一数值将达到66%。同时,作为经济活动的中心,城市经济约占全球GDP的80%。

  基于此,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全球的一个重点关注领域。每年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报告》中,都会对中国35个大城市进行评估。

  根据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收入等指标的评估,中国所有35个城市在人类发展方面的排名都很高,但是在环境绩效方面表现不佳。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邓卫指出,当前城镇化质量不高、缺乏科学的规划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在过去30年,中国的造城运动沿袭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城市化发展模式,这种“摊大饼”式的平面扩张,造成了千城一面的城市景观,并带来了严重的交通堵塞、环境恶化等问题。

  “在可持续城市中社会问题不容忽视,地方政府需要解决日益复杂的挑战和新兴的社会问题,以有限的资源实施有效的、包容的城市治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罗世礼表示。

  在这一背景下,将可持续发展目标融入城市发展,是实现包容性和平等城市化的关键一步。

  “通过完善的计划和制度保障,政府可以利用城市提供的规模经济优势,为城市人口提供更高效、更低成本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在城市地区获得社会服务和更高收入,加上有效资源消耗和污染控制,可以帮助实现更高层次的人类发展、文化、教育、性别平等、更好的健康以及更大范围的社会服务,并加强文化和政治参与的机会。”罗世礼指出。

  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表示,中国的城市发展已发展到了需要深刻反思的阶段。他认为,城市的发展不能看速度而需看重质量,应普及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以人的生活质量来衡量城市化的发展。

  对于这一观点,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胡鞍钢持认可态度,在他看来,发展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符合中国国情的。但是要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仍需克服多种难题。从全球范围来看,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方面均面临着资金缺乏和效率低下两大难题。

  对此,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主任王天义指出,PPP模式可以发挥非常好的作用。

  联合国在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方面,明确了17个可持续发展的宏大目标,并以此制定了27类可持续发展的PPP标准,希望用这些标准来推动各国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今天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央政府确定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资源配置、公共产品提供、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管理等经济社会活动中,总有一个制度偏好。如市场偏好、政府偏好及PPP偏好,哪一种偏好更重要呢?我建议把市场偏好放在前面,而如果市场偏好和政府偏好都达不到预期目标的话,则可以施行PPP 的偏好。”王天义说。

编辑:liq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乔新生: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特别是社会保障规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外来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发展就是不科学的。【详细】

“造城运动”也是一种城镇化欠账

面对因过分追求城镇化而带来的繁华与破烂齐飞后遗症,一些地方的对策明显有些迟钝,甚至到了相当被动的局面。这里面固然存在城市消化不足的问题,但根本在于部分地方政府的决策偏离了正确轨道。【详细】

河南省以载体建设拓展城镇化发展新空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努力打好“新型城镇化牌”,不断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