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重拳治水 海绵公园看“雨水花园”
昨日,成都晚报记者走访圣灯公园、二仙桥公园(一期)、海滨公园(一期)发现,3个生态公园基本建设已完成。二仙桥公园(一期)、圣灯公园将于8月开园,海滨公园(一期)工程将在10月底完工。
昨日下午,在成华大道与物流大道交会处,记者走进正在新建的面积约8万平方米的圣灯公园看见,园区西南边两个工程活动板房正在拆除,这块区域将建成一个小型停车场。西边将建设3个小型足球场。北边是依托园区地下雨水收集系统建造的两个“雨水花园”。
成华城投公司工程一部副部长郑帆告诉记者,圣灯公园和相隔不远的二仙桥公园(一期)将于8月开园,对市民免费开放。作为海绵型公园绿地示范项目,圣灯公园80%的园区道路铺装了透水混凝土,目前已建成园区内两处雨水收集系统。下雨天,雨水经过收集、净化后流入调蓄池,可循环再利用,用于园区植被灌溉,“借助雨水收集系统,公园设置了洼形湿地,利用收集来的雨水将建造两座小型雨水花园,水中还将种植水生植物,不仅有景观效果,而且起到净化水体、改善水质的作用。”
另外,记者在正在建设的二仙桥公园(一期)现场看到,规划约120000平方米的公园,放眼望去呈带状沿方家河分布,一条老旧铁轨作为独特的景观横贯整个公园,充满了文艺与怀旧的气息。
昨日下午4点过,位于成华区的海滨公园(一期)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建设单位工作人员汪春旺告诉记者,海滨公园(一期)预计10月底完成施工,待验收合格后将与市民见面。
成都晚报记者涂文全
专家点评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所长王建华:
“成都治水十条”
牵住了绿色发展“牛鼻子”
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建华看来,成都出台“成都治水十条”,以持续大幅提升水环境质量为核心,重拳治水,可以说牵住了绿色发展的“牛鼻子”。
王建华表示,“成都治水十条”软硬结合。软的方面,以“河长制”为统领,积极建立治水新体制,打通治水管理软脉络。硬的方面,以李家岩水库等工程建设为主体,夯实成都水网体系“硬骨架”。并将各项工作任务细化到各部门,对完成进度要求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建立工作月报制度、约谈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为落实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王建华建议,成都在重拳治水进程中,还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通过治水来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主动打造以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为特征的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体系,通过清洁生产实现源头减排;二是切实强化水治理的基础能力建设,以入河排污口监管、城区河流水质监测、水源地水质监控为重点,建立起覆盖从地表到地下,从陆域到水域的一整套信息化、精细化管理网络体系;三是依靠科技和制度创新,通过引入先进技术手段、创新治理模式与机制,推动成都市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问题的有效解决;四是切实加强信息公开,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发挥新媒体的监督作用,形成全社会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的良好氛围。
编辑:ludan
相关阅读
襄阳市出台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让雨水自然渗透、就地消纳,城市不再出现内涝。记者昨从襄阳市规划局获悉,《襄阳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获市政府批复。【详细】
老城新生:武汉“海绵经验”或全球推广
近日,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的绿色生长项目组来到武汉,计划将武汉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活动作为【详细】
观察:国家级海绵城市“延迟交卷”为哪般?
2015年,住建部、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开评了首批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按照申报要求, 试点海绵城市建设周期为两年。但3年过去了,本该去年就验收的项目到目前为止还在紧锣密鼓地建设,这是为什么?【详细】
上海浦东:大力推广海绵城市道路核心技术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浦东新区第九届学术年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