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发布新型城镇化规划 合肥将成特大城市

2017-06-23 08:31:10         来源:中安在线     浏览次数:

  日前,安徽省发布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6-2025),以紧凑、绿色等概念打造新型城市及特色小镇成为最大亮点。到2020年,合肥将被率先培育成市区常住人口超过500万的特大城市,设区城市全部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城市和有条件的县城要建成完善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到2025年,我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目标达到62%。

  【格局】“一圈一群两带”:合肥都市圈、皖北城市群、沿江(皖江)城市带、淮蚌合芜宣发展(轴)带

  其中,将合肥都市圈打造成为长三角区域增长新引擎和引领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以合肥为中心,以芜湖、马鞍山、滁州、淮南、六安、桐城市为重要节点,构筑高铁1小时通勤圈。到2020年,都市圈内形成若干国家级甚至世界级产业集群,人均收入力争达到长三角地区平均水平;到2025年,都市圈内城市间联系更加紧密,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成为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都市圈。到2020年,把合肥率先培育成市区常住人口超过500万的特大城市。

  【进城】除合肥城区全面放开落户限制

  规划首先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出多方面政策支持。落户方面,“合理放宽”合肥城区落户条件,全面放开其他城镇落户限制。最大限度精简城镇户口登记和迁移手续,缩短办理时限,全面实行设区市范围内本地居民户口通迁制度。

  入学

  对农业转移人口的保障措施方面,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落实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中高考,免费入读中等职业学校等政策。

  医疗

  将农业转移人口及其随迁家属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与户籍人口享受同等待遇。允许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扩大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失业保险比重,推进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省级统筹。

  住房

  鼓励市县政府给予进城购房落户农民合理补贴,对不具备购房能力且符合当地住房保障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支持在市场上租房居住,政府通过发放租赁补贴或提供公共租赁住房等方式,满足基本居住需求。

  【环境】到2020年建成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

    规划在新型城市建设方面,提出紧凑、绿色、智慧、人文等四种概念。引导居住、就业和休闲消费等重要功能区向交通站场、枢纽周边布局,减少市民出行时间成本。力争到2020年城市和县城完成步行和自行车道体系建设改造,城市和有条件的县城建成完善的公共自行车系统。

  园林城市

  构建绿色城市方面,到2017年,我省将新增和改造提升城镇园林绿地面积1.6亿平方米以上,建成绿道2000公里。到2020年,设区城市全部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80%以上县城达到国家园林县城标准。大型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和政府投资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到2020年新建建筑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比例达到60%以上。

  轨道交通

  将公共交通放在城市交通发展首要位置,鼓励设区市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基本实现100万人口以上城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全覆盖。加快支路网、微循环建设,形成“窄马路、密路网”的街区模式。支持合肥、芜湖市建设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

  【特色】到2025年重点培育160个特色小城镇

  除了大城市,特色小城镇的建设也将成为未来提升居住空间的重要抓手。根据规划,到2025年,我省将选择160个左右产业基础较好、生态环境优良、文化积淀深厚的小城镇进行重点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徽风皖韵、凸显专精美活的生态宜居型特色小城镇或特色小镇。比如旅游发展型小城镇将重点支持庐江县汤池镇、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休宁县齐云山镇、岳西县温泉镇等;历史文化型重点支持肥西县三河镇、铜陵市郊区大通镇、旌德县白地镇、黟县宏村镇、青阳县陵阳镇等,塑造文化风貌特色,加大古建筑、古街区的保护开发力度;工业发展型重点支持天长市铜城镇、繁昌县孙村镇、界首市光武镇等。

编辑:liq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