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再现清秀面容

2017-07-17 08:43:18         来源:海南日报     浏览次数:

  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是我国首个以高原喀斯特地貌为主要特征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以花溪河为纽带打造了“两堤八景”,是集结山地、水文、生物以及人文景观、国学文化,兼具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免费开放式景区。

贵州: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再现清秀面容

  湿地公园位于繁华的花溪大道,海南日报报道组换乘电瓶车方可进入景区。

  车行不过百米,一个缓缓的拐弯便将车水马龙隔在了另一个世界。

  如果你不曾走进这片桃源,应该很难相信人与自然能在城市里如此和谐共处——青山环绕、河水回曲、鱼翔浅底、鹭鸟翩飞,沙洲与小岛星罗棋布。游人或拾级而上,或骑车慢行,若是踏上水中的红色木桥,就能更近距离地观察到芦苇、茭白、芒草、梭鱼草等植物,将湿地装点成一幅精美图案。

  贵阳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处副处长王定忠介绍,打造湿地公园时,规划团队一方面注重对植物进行组合配置,创造出丰富美观的立面景观,一方面注重植物景观与自然群落的发展规律相结合,力求让原有植物和引入植物之间形成共生关系,自然而然地实现永续发展。

  尊重自然规律,遵从自然法则,是这片湿地经过阵痛后得出的结论。在景区入口处的对比图上可以看到,园区建设以前,湿地旁多是乱搭乱建的村民房屋,瓜菜大棚、河道淤泥、白色垃圾亦随处可见。

2009年湿地公园获批建设后,贵阳市委、市政府及有关单位下大力气,用4年时间推进村寨整治、土地流转、景观绿化、河道清淤等工程,甚至对上水村等村庄进行了整体搬迁,以树林、草地、花圃取而代之,终于让这片美丽的湿地再现清秀面容。

  湿地公园的讲解人员告诉记者,花溪区是贵阳市里白鹭最为集中的区域。因为,湿地特殊的自然环境是鸟类生活的天堂——水草丛生的沼泽环境,为各种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筑巢、避敌的良好条件。不仅白鹭,目前美丽的花溪河畔共有鸟类89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游隼、红隼等也在其间蹁跹起舞。

  因为生态优良,还有许多自然生灵选择在湿地公园“安家落户”: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岩原鲤以及大鲵、多斑金线鲃等珍稀鱼类在水中游弋;千余种植物在山脚下、河滩上繁茂生长,其中,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植物有香樟、榉树、青檀等7种之多,猴樟、枫香、乌柿、椤木石兰等古老树种也在这里延续传奇,有的树龄甚至长达800多年。

  王定忠透露,为了保护这些珍稀动植物,湿地公园建设初期,相关部门投入2000多万元对水质进行治理,又投入300多万元完善排污系统,还在园区内启动人工湿地生物处理综水回用工程,通过水生植物对周边村寨的生活污水进行生态净化。前两年,贵阳市政府还划定了生态红线,并沿生态红线设立了界桩标识,明确对湿地公园实行永久性保护。

贵阳市政府规定:生态红线范围内以生态保育为主,严禁修建任何与湿地公园保护无关的设施;严禁砍伐林木、毁坏山体、开荒种地建坟、乱搭乱建等行为。生态红线一经划定,实施永久性保护,接受群众举报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违反保护规定,破坏生态红线,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受到惩处。

“捡个鸟蛋都可能被处以1000元到5000元以下罚款,这么贵的鸟蛋谁会‘买’?”贵阳市民刘波说,现在大家都养成了“多管闲事”的习惯,只要见到外来游客对公园里的动植物伸手就赶紧劝阻,“保护湿地,人人有责嘛!”

  “桂花要等贵客到,贵客来到花才开”。

  之所以说湿地公园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桃源之地,还因为许多布依族群众依然居住在园区之中。他们使用的河堰、水渠、水车、碾坊、洗衣石板等,散落在园区的各个角落,在绿树红花的映衬下构成一番别致景象。

  在布依族群众居住的麦翁寨,游人可以购买到他们织绣的荷包,品尝到他们酿制的桂花酒,入住在他们世代居住的吊脚楼,还可以参与到他们的节庆和婚嫁活动中去,体验布依族独特的民俗风情和浓厚的民族感情。许多布依族人也因此获得了园区建设带来的红利,开起了农家乐和乡村客栈,足不出户就可以脱贫致富。

  值得一提的是,贵阳孔学堂于2012年在此落成揭幕,除了观光购物,游客还可以在此坐而论道、以文会友,也可在此吟诗作赋、品茶下棋、聆听讲座、学习“六艺”、参加庙会……通过各种形式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王定忠说,他的孩子经常和同学一起到园区游玩,“现在他认识的动植物种类比我还要多!”游客接待中心的工作人员也说,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将贵阳行的第一站定在湿地公园,“科普生态游已经成了炙手可热的贵阳旅游新方式。”

编辑:dengzhuzhu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