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生态城打造“海绵城市”范本
每逢雨季到来,一些区域时常出现“看海”的场景,严重影响市民出行。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中新天津生态城自2016年4月获批天津市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以来,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借鉴新加坡水资源利用的先进经验,确定了“规划引领,生态优先,过程控制,侧重实施,多元投资”的低影响开发和雨水利用原则,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下大雨时吸水、蓄水,防止内涝;天气晴朗或干旱时又能把吸进去的水“吐”出来加以利用。记者昨日从中新生态城获悉,截至目前,生态城海绵城市试点片区22.8平方公里启动49个项目,其中9个项目已完工;在建项目20个、在设计项目20个;已完成投资8.5亿元,占总投资的21%。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确定海绵城市建设思路
早在2008年,生态城就将低影响开发和雨水利用的理念纳入到指标体系和总体规划中,通过指标和规划对海绵城市建设起到引领作用。为了量化描述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生态城制定了全国第一套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提出22项控制性指标和4项引导性指标。其中,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率大于50%、区内地表水环境质量达Ⅳ类水质、自然湿地净损失为零、绿色建筑100%等4项指标,都对海绵城市建设提出了要求。
根据总体规划和指标体系,生态城制定了水系规划、绿地系统规划、雨水专项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等专项规划、《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等一系列专项规划及技术标准,让区域存在的涉水问题都有规划目标。在上述专项规划及技术标准的指导下,生态城编制了《天津生态城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确定海绵城市建设思路,重点加强雨水资源利用和雨水净化,并根据各汇水分区实际情况,分别制定建设目标和措施,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分解至各地块。目前,专项规划深化已经通过专家评审,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依据投入使用。
项目建设多途径实施
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生态城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实施。
首先是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等水生态敏感区,留有足够涵养水源、应对较大强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比如生态城总体规划将蓟运河、蓟运河故道、静湖三个水系的滨水湿地完全予以保留,作为城市禁建区。
其次是生态恢复和修复,对传统粗放式城市建设模式下已经受到破坏的水体和其他自然环境,运用生态手段恢复和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比如治理营城污水库形成静湖,该湖既是城市景观湖,也可用于汛期排涝和调蓄。
再次是低影响开发,这是指在城市开发建设中采用源头削减、中途转输、末端调蓄等多种手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
提升“海绵体”规模质量
按照规划要求,生态城建立了海绵城市项目库,并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推动海绵城市项目建设。据介绍,生态城聘请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技术审查,确保海绵城市建设达标;同时组织相关专家、技术团队重点对生态城海绵城市项目进行研究,制定适宜本地的技术方案,对此打造29#学校、第一社区公园和甘露溪等多个样板项目,确定方案的可行性,探索生态城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路径。
目前,样板项目已基本完工,并总结出一系列适宜生态城规划方法、技术措施。下一步,生态城将在已建成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其余海绵城市试点项目,提升“海绵体”的规模和质量,将生态城打造成“海绵城市”建设示范样本。
编辑:ludan
相关阅读
襄阳市出台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让雨水自然渗透、就地消纳,城市不再出现内涝。记者昨从襄阳市规划局获悉,《襄阳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获市政府批复。【详细】
老城新生:武汉“海绵经验”或全球推广
近日,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的绿色生长项目组来到武汉,计划将武汉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活动作为【详细】
观察:国家级海绵城市“延迟交卷”为哪般?
2015年,住建部、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开评了首批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按照申报要求, 试点海绵城市建设周期为两年。但3年过去了,本该去年就验收的项目到目前为止还在紧锣密鼓地建设,这是为什么?【详细】
上海浦东:大力推广海绵城市道路核心技术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浦东新区第九届学术年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