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以“双修”推动城市转型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制定并实施生态修复工作方案,有序实施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城市“双修”即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治理“城市病”、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也是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我们要深入领会城市“双修”的精神实质,将“双修”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努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城市“双修”是改善环境质量、塑造特色风貌的重要抓手。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成效显著,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在优化城乡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应清醒认识到,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日益严重;千城一面,城市特色风貌缺失,文化传承堪忧;等等。城市“双修”是改善环境质量、塑造特色风貌的重要抓手。它既追求自然舒适的宜居感,又努力保持历史文化的厚重感,让城市发展在留住绿水青山的同时不断提升文化品位。各地区、各部门应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应通过对老街等的修复,重塑城市文化符号,展现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让人们能够记住乡愁、找到精神归属。
城市“双修”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城市“双修”不是纸上谈兵,需要真抓实干、抓出成效。做好城市“双修”中的旧城区、棚户区改造和违建拆除等工作,往往会触动一些人的“奶酪”,难免会得罪人。面对困难、风险和挑战,需要打好攻坚战。各地区、各部门应抱着对历史负责、对自然环境负责、对子孙后代及城市未来发展负责的态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干劲,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把城市“双修”不打折扣、不含水分地落到实处。更应看到,城市“双修”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打好持久战。有的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严重,有的城市存在建筑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这些问题大多是长期积累所致,解决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任何急功近利、违背自然规律与城市发展规律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劳而无功。各地区、各部门应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做到蹄疾而步稳,严治长管、久久为功,构建长效的城市治理机制,有效遏制城市发展中的顽疾反复发作。
城市“双修”需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城市的建设和治理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任何一个城市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任何一个问题处理不好都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甚至导致群体性事件。城市“双修”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根治的正是城市治理中的痛点和难点,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私搭乱建等,尤其需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各地区、各部门应科学研判“双修”工作涉及的利益群体以及可能出现的情况,进一步明晰不同管理部门的权责,做到心中有数,加强分工合作。只有这样,在推进城市“双修”过程中才能理清问题线索、抓住主要矛盾,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城市“双修”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一项利民惠民工程。广大人民群众既是城市的主人,又是城市“双修”的参与者。应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形成全社会支持城市“双修”、参与城市“双修”、奉献城市“双修”的强大合力。
(作者单位: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
编辑:ludan
相关阅读
先弄清楚城市的地脉和文脉再谈“双修”
城市生态,它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详细】
住建部全面部署开展“城市双修”工作
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有关要求,住房城乡建设部将“城市双修”作为治理城市病、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全面部署,全力推进。【详细】
住建部公布第二批19个“双修”试点城市
当日住建部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说,下一步“城市双修”工作的重点之一是,通过调查评估和综合分析,找出生态问题突出、亟须修复的区域,梳理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历史文化保护、城市风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确定“城市双修”的范围和重点。【详细】
以人为本 “修”城治“病”
“民生第一,以人为本”是三亚“双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前,三亚市仅有两个城市公园可供市民游客休闲娱乐。三亚的土地资源非常珍贵,建设公园会让政府少掉许多土地出让收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