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东阳李宅:保护、修缮、发展让古村“活”起来

2017-07-27 10:08:34         来源:中国文物网     浏览次数:

  石板与卵石铺成巷道,青瓦白墙,花台门、李氏宗祠、文昌阁……这是坐落于浙江东阳城东街道的李宅,一个有600余年历史的村落。日前,浙江省第二批(2014年度)历史文化村落三年工作检查验收结果出炉,李宅获得优秀等次。被确定为古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以来,李宅重点围绕“修复优雅传统建筑(村落)、弘扬悠久文化、打造优美人居环境、营造休闲生活方式”的总体目标,重视保存历史功能,又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让古村落“活”起来。

  能修的不改

  古建筑“修旧如旧”

  月塘是李宅的主塘,记者看到,月塘四周的建筑风格一致,均为两层高的古民居。“这是改造后的效果。”李宅社区主任李康红说,其中一幢房子原先有三层半,红砖裸露在外,与古村风貌不协调。为此,干部不知上门做了多少工作,最终说服该房主,降低层高,并进行立面改造。

  李宅保留有大量明清时期的古民居,是东阳传统民居的代表。为更好地保护、提升古建筑整体品位,拓展、延伸文化名村魅力,立足旅游古民居的开发,李宅进行了古建筑、周边道路及相关基础设施的修复,严格保护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细部构件或装饰物等。

  “所有古建筑修复,坚持以建筑的原真性来推进。”李康红说,古建筑能修的不改,保持“修旧如旧”,保持古建筑原来的造型、原来的结构法式、原来的构件质地、原来的制作工艺,还原古建筑的原汁原味。

  例如,狮子台门是李宅的大门,建于明宣德年间,原先,狮子台门外立面是水泥,看上去与普通的民房没什么不同;改造后,外立面成了木质的,安上了仿古门窗,并增设了马头墙等,以其原有的苍老姿态向外界展示自己。

  据了解,李宅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范围分为三个层次: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环境协调区。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建筑物、街巷及环境不能受破坏,损害古村风貌的建筑物和构筑物要拆除或改造。截至目前,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建(构)物中,立面改造的有49户,结构降层的37户,异地搬迁的16户。

  挖掘文化内涵

  为长远发展注入活力

  李宅建筑类别丰富、年代久远,是活态的古民居博物馆,然而,只是将古民居保护起来是远远不够的。“古民居保护必须走保护与利用并重的道路。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古民居不是无生命的展品,而是历史与现实交融的具有生气与活力的生命体。”李康红说,在加强保护的同时,李宅因地制宜,挖掘古民居的历史人文价值、旅游价值等。

  除了古建筑,李宅历代人才辈出,还有金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李宅荷花灯、东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拍拍饼等。李宅充分挖掘、展现文化内涵,发展古村文化休闲游、民俗文化体验游,为其长远发展注入活力。

  每年的传统元宵荷花灯节已成为李宅一大特色,慕名而来的游客已超过50万人。在此基础上,李宅设立了荷花灯小展馆,并开展花灯DIY亲子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让游客体验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同时,村史馆、小型非遗展馆、李嘉元(书画家)艺术馆,以及正在建设的虞仁昌(雷锋的连长)纪念馆等,不断丰富古村文化休闲游的内涵。

  据了解,对获得优秀等次的古村,省里在“十三五”期间的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项目安排中予以倾斜。“利用这些资金,我们将继续挖掘宗祠文化、民居文化、民俗文化三大主题文化,将李宅打造成‘江南最大宗祠村,东阳古民居之乡’,让古村落真正‘活’起来。”李康红说。

编辑:zhangtingt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