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百年名园通宵开放 市民质疑性价比

2017-07-27 10:49:01         来源:澎湃新闻     浏览次数:

  上海中山公园通宵开放一年多,夜跑者络绎不绝,但也让部分市民心存疑虑:百年名园通宵开放,“性价比”到底如何?

  中山公园并非上海第一座通宵开放的公园,但一定是最受瞩目的24小时公园。自2016年6月30日正式实行全天候开放以来,截至今年7月23日,中山公园每天18时至次日上午6时,已接待总计204.31万人次的游客。每天18时至21时的入园高峰期,日均客流达到4400余人次,每天21时至次日凌晨6时的日均客流则接近900人次。

  临近午夜,夜跑者仍络绎不绝,让中山公园在过去一年中迅速成为沪上最具人气的“夜跑胜地”。同时,夜间不间断巡逻的安保人员、随处可见的监控设施和18座SOS紧急救助系统的人力、物力投入,也让另一部分市民心存疑虑:百年名园通宵开放,“性价比”到底如何?

  “夜跑胜地”吸引各年龄段跑友

  夜间在中山公园内锻炼的夜跑人。

  记者连续三晚在园内观察发现,无论是工作日还是周末,19时至21时30分都是跑步人群最密集时段,各年龄段皆有。21时30分后,夜跑人群明显趋于年轻,越临近深夜,跑步者越年轻。

  负责公园夜间安保工作的保安队队长臧勇告诉记者,夜跑人数不断增加、夜跑高峰期逐渐延长,是通宵开放一年来每晚巡逻的保安队员们最明显的感受。“刚开始,22时30分以后跑步的人就少了,现在到了23时还有不少人。”根据中山公园管理方上海长宁公园绿化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数据,虽然今年高温日来势凶猛,但7月1日至23日,每天18时至21时的日均客流有5420人次,21时至次日凌晨6时是相对低谷期,日均客流也有1433人次。

  高温没有阻挡人们前往夜公园的脚步。中山公园管理方表示,游人中约70%是散步、慢跑、借道穿园的人群,休憩、游览人群占20%,跳舞娱乐的人群约9%,流浪汉、垂钓等人群占1%。

  夜宿、噪音、光污染基本可控

  中山公园通宵开放后,臧勇每周有5个晚上要泡在公园执勤。

  事实上,自去年6月中山公园对外公布24小时开放起,大部分市民最担心的就是夜间治安问题,其次是光污染和噪音扰民。记者跟随保安队绕园巡查一周发现,噪音、光污染已基本不存在,此轮巡逻也暂未发现借宿者,刚通宵开放时一度成为夜间留宿重灾区的景观凉亭“竹林”,如今已不见平躺酣睡的夜宿者。

  如针对市民关心的流浪汉等治安问题,华阳派出所采取身份验证、信息比对、采集DNA等措施进行严打严管。截至今年6月底,园方共劝阻夜间不文明游园行为3414次,驱赶不良女子438次。公园管理方表示,大部分不文明行为集中出现在通宵开放前半年,今年以来,公园夜间运行已进入平稳期。

  中山公园适应性符合延长开放

  附近的居民在中山公园内的草坪上夜间纳凉。

  对本市170余座公园调查显示,对非专业类公园是否延长开放时间,需经过适应性评估,方可决定是否延长开放。中山公园在软硬件的适应性评估中得分较高,符合延长开放的要求。

  今年4月,上海新公布44座延长开放的公园名单,使沪上延长开放时段的公园增至133座,其中43座为全天候开放。记者发现,大部分公园开放时段集中在每天5时至21时,全天候开放的公园中,像中山公园这样的百年名园则屈指可数。

  记者采访时发现,大部分居民对公园延长开放持赞同态度。家住愚园路安西路的居民陆阿姨直言,中山公园地区住宅小区多但公共绿地少,尤其对居住在老洋房、石库门的居民来说,需要夜间休息和社交的公共空间,此前每天21时的闭园时间的确太早。但她同时发出几点疑问:每天24时过后的深夜时段,到底有没有人使用公园、哪些人在公园里、为少数人需求通宵开放偌大公园值得吗?

  中山公园鸟瞰。

  中山公园管理方表示,从资金和人力成本来看,分时段开放与全天候开放的投入差别并不明显,针对夜间开放新增的设备同样有助于公园白天管理。在功能方面,除了锻炼健身,借道穿行也是公园通宵开放后的一大亮点。

  从公园穿行和从园外绕行的优缺点非常明显:公园空气清新、道路平整,没有车辆干扰,穿行时间只有绕行的一半都不到,但园内光线较暗,结构复杂,草丛等角落易藏身不法分子;从园外绕行用时加倍,且部分上街沿不够平整,但夜间马路上的光线远比公园充足,且路况清晰。

  在中山公园锻炼的市民。在中山公园锻炼的市民。

  对标纽约、伦敦等全球城市。纽约最为知名的中央公园开园时间为每天早上6时至次日凌晨1时,当地部分老百姓赞同深夜5小时的闭园时段,认为“公园也需要休息”。

  “这个提法有一定合理性,但‘休息’的定义很难界定。”达良俊表示,对于动物园、植物园等专业类公园,延长开放时间会打乱动植物生活节律。对于中山公园这样的非专业类公园,完全可以通过社会化管理与政府管理相结合的模式,探索全天候开放。“公园如何控制开放时间来平衡周边居民和公园使用者的需求,要从分类、分序、分季、分时、分区的‘五分’开放原则入手。”

  2015年,达良俊曾带领研究团队对延长上海当时170余座公园的开放时间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动物园、植物园、森林公园等专业类公园,不建议延长开放时间;其他类别的公园则需经过适应性评估,方可决定是否延长开放。未通过适应性评估但仍需延长开放时段的公园,可采取分季节或分时段开放。面积较大或存在一定危险区域的公园,可采取分区域开放。

  他透露,中山公园在软硬件的适应性评估中得分较高,符合延长开放的要求。

  开放势必会遭遇“麻烦”,是想方设法解决,还是一关了之,无疑是考验政府的智慧。

  观点 :算全天候开放“性价比”,还要看产生的社会效应

  始建于1914年的中山公园,面积达21万平方米,年客流量1200万人次,不仅人流量大、人群密度高,园内假山、湖泊、古树、凉亭等元素也颇为复杂,不少区域都是“白天的风景点、晚上的风险点”。夜间管理难度的提升,首先意味着更多管理成本的投入。

  公园管理方给记者算了笔账:以每1万平方米配备1名保安的标准,中山公园共需配置21名安保人员,通宵开放后,夜间每晚增加门卫3人、公园保安3人、监控室1人,上述人力的资金投入增加100余万元;园内公共厕所开放时间为每天6时至22时,按每天增加半个保洁班次计算,一年增加44.5万元;夜公园开放势必增加绿化养护负荷,根据夜间人流量折算,一年增加养护费110万元。

  通宵开放前,园内人工湖、游艺区、后山等重点区域新增106处监控设备,新老监控设施增加至322个,监控覆盖率达80%。在鸳鸯湖、假山等危险区域,园方新增110盏景观灯光,包括80盏庭院灯和30盏草坪灯,并新建总长度约1.8公里的湖边灯带和72块LED安全警示牌,进一步减少巡查盲区。全园还新安装了18个SOS紧急救助系统装置。

  午夜12点以后的中山公园。舒抒 摄 午夜12点以后的中山公园。舒抒 摄

  人力、物力的轮番投入,使部分市民和网友对这笔政府投入究竟值不值心存疑惑。长宁区绿化事务管理中心主任韩伟华表示,24小时开放确实增加了公园的硬件投入和管理成本,但中山公园也借此完善了地坪、监控、绿化护栏等一批设施,调动更多居民志愿者参与自治共治,为市民提供夜间健身、休憩的场所,承担了更多公共服务功能。“这些都是公园全天候开放的价值所在。”

  达良俊指出,公园全天候开放的“性价比”不应只算经济账,要看产生的社会效应。

  (中国风景园林网摘编)

编辑:zhangtingt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梦回苏州——温哥华的中山公园

这是加拿大温哥华的中山公园园内景观。坐落在温哥华唐人街的中山公园是中国境外第一座标准尺寸的明代风格中国古典园林,其中一部分仿效苏州园林。【详细】

中山公园邂逅宁静之美 多彩金秋超醉人

银杏泛黄,法桐落叶,池中的残荷依然翠绿,秋日的中山公园开启多彩模式,每一个画面都是美的。没有了旺季的人声鼎沸,偌大的园区宁静而悠闲,适合一个人独处。【详细】

DP Architects作品:新加坡中山公园综合项目

中山公园综合项目位于马里士他路,毗邻孙中山南洋纪念馆,与中山公园相结合。中山公园综合项目有利于恢复新加坡马里士他保护区的活力,也有助于加强纪念馆意义。与此同时,它也能通过综合功能设施来创造了新的活动。【详细】

赵珩说北京:北京的公园和郊游(图)

赵珩说北京:北京的公园和郊游(图)

除了中山公园外,北京的内城第二个最热的公园是北海。北海是大家非常愿意去的地方,20世纪五十年代才在北海之外加上了“公园”两字。北海1925年才开放,比中山公园晚了11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