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园林植物园历时8个月完成改造

2017-08-04 10:24:50    作者: 陈璐 黄宇燕     来源: 厦门网     浏览次数:

  经过8个月的“梳妆”,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完成了灾后提升改造,景区更加精致。去年,因为台风“莫兰蒂”,园区众多景观、植物受损。此次改造提升完成,全园的建筑、园林设施、小品、水体等得到了修复、重建,提升绿地总面积约60000平方米,生产和科研园林小品和设施恢复约50项,新植乔木1572株、灌木4347株、地被20680平方米。

  在此次改造提升中,变化最大的要数多肉植物区———不仅有新品种入驻,还有新景观开辟。

  龙舌兰显风姿

  超过4000株的多肉植物,囊括了仙人掌科、番杏科、景天科、龙舌兰科以及木棉科等多个科属,从生产基地“搬家”至多肉植物区,组成新室外景观。

  在多肉植物区的室外区,一条新修的旱河路,串起高低错落的多肉群组风景,营造出别致的沙漠景观。而入园处右侧的小山头,则开辟成为龙舌兰科植物区。

  说起龙舌兰,市民们可能不陌生———厦门很多地方都栽有龙舌兰,其中又以叶片蒙着白雾的剑麻最为常见。龙舌兰并非厦门本土品种,它们都是从美洲、非洲引进的“番客”。

  新增的龙舌兰科植物区,展出了约50个品种的龙舌兰科植物,而其中半数以上的品种是首次对外展出。“我们园内培育了10个品种的龙舌兰,这次从培育的品种里拿了三四十株出来,配合以往常见的品种,布置新的展区。”市园林植物园农艺师李兆文告诉记者,在这里,市民可以见到诸如八荒殿、泷之白丝等比较稀罕的品种。

  大多数人印象中的龙舌兰,植株都是高大粗狂派,但实际上,也有小不盈尺的“小不点”。在多肉植物区的二馆,就有“怒雷神”这个大不过巴掌的小家伙展出。

  猴面包树“占山头”

  多肉植物区的另一大看点,集中在一馆身后的小山头上。

  从前,那座小山头种植了大量木麻黄一类的防风植物,在去年的“莫兰蒂”台风中大量损毁。经过清理和改造,这处小山头成了猴面包树、象腿树、昆士兰瓶干树等大型多肉植物的“乐园”。光是猴面包树,山头上就种了二三十棵。

编辑:ludan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红利”终结 多肉下半场“搏杀”开始

  2012年多肉植物热潮兴起,2013年开始多肉生产面积急剧扩张,首先在福建和上海扎堆发展,随后在山东爆发式增长,然后云南入场。经过3年高速扩张后,今春云南新基地扩张脚步放慢,而福建、上海和山东则出现生产萎缩状况,云南成【详细】

如何将多肉植物和仙人掌用到花园设计中

如何将多肉植物和仙人掌用到花园设计中

多肉植物和仙人掌植物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它们具有储水能力,多肉植物在高温和降雨量非常少的气候下都能很好的生长。人们常将它们视为沙漠植物,但是它们也能在滨海地区种植【详细】

园林中阳光充足的地方和建筑阴影中的草坪

园林中阳光充足的地方和建筑阴影中的草坪

  对于花园的道路来说,观赏草可以构成令人喜悦的道路边缘,但是,这样的边缘需要很精心的维护,否则景观也许会不尽如人意。为了边缘草坪的修剪,宽阔的草坪上可以用剪草机来修剪;这种方法尤其适合用于沿道路两旁的缓坡地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