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切勿“重表轻里”
这样真的安全吗?(图片:百瑞隽思)
这种情况最初是基于这样一种认知:城市规划意味着将灰色基础设施、道路、排水管和下水道相连接,而两点一线便是最高效的形式。对规划师而言,土地只是纸上的一片白色空间,无关生活、历史、文化、环境、社区、水、食物、健康及审美,而是数字、地区及从头开始。修建道路是规划师的铁镐。规划师们借此去挖掘、开凿、调整、连接、割断以及破坏。道路是规划师的斧头,是他们在开拓新项目的单一选项。
Image:BWPI图片:百瑞隽思
新开发项目在图纸上可能华丽,即便它们位于错误的地方,且属于错误的开发类型。投资商们在审查一系列开发提议方案时,或许无法一眼看出其中潜在的社会冲突、环境影响及经济低效,但却懂得欣赏美丽的图片,而中国的城市设计师非常擅长推出以美观为主的开发方案。多彩的箭形结构、大胆的轴线、宽阔的广场、放飞的风筝、翱翔的飞鸟,早已在精心制作的效果图及视频中数见不鲜。蓝天白云之下,连绵不绝的葱绿环抱华丽的建筑。那些被推平的山坡、迁移的社区、流失的涝原或空荡的房产,却踪影全无。
决策者需要并且应期望得到高质素专家的建议,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们任用的设计师大多有良好的推荐信,但却经验有限。他们总是转向朋友及人脉圈,由那些只精通旧式规划方式的大学学者来主导设计。他们参考的,也都是年轻规划师所提供的海外规划奇观的图片,即便这些年轻人从未实地参观考察过。这种做法的后果最终只得由同样不懂行的大众承担。
无论是展翅翱翔的雄鹰,还是灼灼盛开的苹果花、辛勤劳作的马匹、无忧无虑的天鹅、枝繁叶茂的橡树,蜿蜒流淌的溪流、漂浮的云朵、飞驰的太阳,形式总是服从于功能,这是不变的法则。功能如不改变,形式也不会改变。花岗石和那静默沉思的山峦亘古不变;而绚丽的生命往往昙花一现。一切有机、无机的事物、具物理形态或形而向上的事物、存于人世或超乎人世的事物,头脑、心灵与灵魂的真实表达,无不证明:通过生命的表达形式,可以识别生命本身,且形式总是服从于功能。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美国建筑师路易斯沙利文
(摘自罗马建筑师及工程师马尔库斯维特鲁威波利奥《建筑十书》)
需要增加警示牌。这个玩乐区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图片:百瑞隽思)
图片:百瑞隽思
城市形态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回到高质城市设计这一话题上来。毫无疑问,高质量规划可省去不少麻烦,而低质规划却会引发一场城市设计噩梦。高质城市设计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且不论城市空间的形态如何,只要其中的人文活动是成功的,那么空间便是成功的。无论是在破败、繁忙、不协调的旧街区,还是在复杂、现代化的新兴城镇,高质量的城市设计皆可实现。
高质城市设计是要针对现状,为人们创造便捷、安全、活跃、多样及有意义的环境。这样的设计或干预往往需要把握分寸、悄无声息、兼具灵活性,并能应对空间内的各种复杂互动,区别出哪些需要积极改变、哪些需要细心保护。这通常并非单纯的画笔可以实现的,需要一系列调动利益相关者积极性和经济转型的计划及措施,既需考虑过去,也需面向未知未来。那些干预措施所采取的形式都不漂亮,不同于在墙上绘出悦目但掩盖实质的画作。其过程包含了太多变量及未知因素。恰如我一同事所说,“这不是什么高难度的事,但却更困难。”
时间检验真理
女儿曾问我对我们小区旁边的新公园有什么看法。诚然,所有人都啧啧夸耀它的美丽,但我却倾向于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来衡量它成功与否。到底是名副其实,还是虚有其表?我决定根据以下几个相关原则来评价这座游廊公园。
共享平面固然好,但应合理规划以确保安全。(图片:百瑞隽思)
邻里联系
为拓宽私人住宅区附近的海滨面积,并促进公园的连贯性,这座游廊公园从现有边缘向外扩建,其大部分都位于浮桥上。这片新地方与当地附近的道路及小径相连接,然而却并未尝试越过临近街区,与4条平行干道以外的街区、绿色空间及地铁站相连。
行人、单车与汽车之间的堵塞及冲突在附近的控制路口进一步加剧。深圳湾公园“吸引了”附近街区外的游客前来游玩,却并未帮助他们抵达目的地,只是把问题转移到了附近地区,而且新停车场的出现再一次鼓励了远方游客驾车出行,从而导致当地街道拥堵不堪。
又一个看不见的拐角。(图片:百瑞隽思)
安全性
喔,这有点让人害怕。这是一座新公园,免不了萌生新问题,但儿童玩乐区及居民住宅区出口之间隔着一条长而笔直的自行车道,这种布局似乎却在鼓励人们加速骑行。居民们已经抱怨:走出家门常常会撞见自行车行骑者,而孩子们也处于巨大的危险之中。自行车骑行者和公园玩耍的人之间,并没有任何分隔区。空间共享固然有吸引力,但所有的表面都以灰色石头覆盖,几乎很难看清台阶,让使用者难以辨别。美丽的曲线在图纸上固然迷人,但死角处对自行车骑行者和行人而言都很危险。事故很容易发生。
编辑:guo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