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切勿“重表轻里”
能看清台阶吗?(图片:百瑞隽思)
恐慌措施。(图片:百瑞隽思)
包容性
使用这座公园,对于有视觉障碍的人而言,则会阻碍重重。即便视力为20/20,也很难辨别这里的台阶和高度变化。自行车道和人行道之间没有颜色或色调变化,没有警示牌或易于区分之处,且上空不时有东西低垂。
没有机动车辆固然好,但这个配备了自行车道的新公园却禁止自行车行驶,实在非常奇怪。问题的症结在于,自行车道的存在意味着公园不够安全,因此周末及假日期间,公园管理单位只得在入口及热点地区安排“自行车巡逻员”。这些身穿黑色制服的“管理员”在非节假日期间还不许自行车偏离车道,因此骑行时无法停下来欣赏滨海长廊的美景,而如果陪孩子骑到玩耍区,只得将单车扔在别处。尽管城市的大街小巷遍布共享单车,但这里却没有指定的自行车停靠点。
坡道和无障碍入口的设置使得公园老少皆宜。但此类设计在实践中却鼓励了骑行者快速骑行,由此又衍生出安全问题,又需要采取严厉管制手段,这无异于一场设计灾难。
常规设计忽视了渔港的特殊性。(图片:百瑞隽思)
存在感
深圳是一座新兴城市。深圳湾公园总长超过18公里,且其新建部分沿路有当地最古老的社区及港口活动,其中包括旧式渔业码头、曾经的油气补给站和中国第一家五星级酒店。这些特色街区都有着显著并且意义重大的过去,影响着当地社区的整体记忆。但公园的设计并未将这些特色区域纳入整体考虑,全采用清一色的设计方案,连绵5公里都那样单一。无论其如何赏心悦目,但缺失了从不同特色街区之间穿越的过渡感,也没有历史连接点和存在感。新生事物反倒毁坏及背弃了过去。
把门关上!自行车骑行者在繁忙的住宅区入口疾驰,孩子们不适宜出门玩耍。(图片:百瑞隽思)
美丽的画作
这当然不可能。但“我们的新公园”感觉就像是那些从未到访此地的人在白纸上描摹出的美丽图案,于是它不再是我们的公园了。身为居民,我们从未受邀举办有关讨论会,来探讨怎样让社区达到最佳状态。周末时,我们也不能带着孩子使用海滨长廊去骑行玩耍,也无法由此安全顺利地连接到地铁站。我们不敢出门,害怕一出门就被撞倒在地、一不小心撞到头或被绊倒。此外,我们也无法颂扬这片生活之地的历史和特色,一切都被一片单调的国际化风格所笼罩、所取代。比之于城市功能,这些毫无意义的城市形态仍旧占据了上风。
编辑:guo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