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试点两年多 带来的好处真不少
2015年、2016年,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分两批确定了30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经过1至2年的建设,今年汛期,这些试点城市陆续公布了工程进展以及效果,交出了试点“成绩单”。海绵城市建设进展如何?在防洪、生态等方面有没有起到预计的作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综合来看,30个海绵城市的“成绩单”,一半进展很好,而且有的地方实际建设面积已超过了原计划面积。
效果显现
8月12日,湖南常德城区最大降雨量一度在24小时内达到131毫米。与往年不同的是,主城区道路排水通畅,大部分居民小区没有出现积水的情况。这正是得益于海绵城市的建设。
在30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中,进展良好的城市效果已经显现。今年汛期,安徽池州、江苏镇江、福建厦门等试点城市的试点区域未发生明显积水或内涝。
海绵城市建设除了能缓解内涝外,对城市黑臭水体改善也有明显作用。
广西南宁的那考河曾是一条臭水沟,水质多为劣Ⅴ类。2015年4月,南宁入选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后,那考河改造项目启动。那考河经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海绵化技术改造后,如今已是清水潺潺、鸟语花香的湿地公园。
目前,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在全国范围内也已经全面铺开。据统计,除了前述的30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外,13个省份还在90个城市开展了省级试点,全国已有370个城市编制了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
“当然,在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中,还有一些进展相对缓慢。”任南琪说,原因主要是理念上尚未真正理解海绵城市的内涵,再加上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部门多、专业面广,这些地方还没有真正集中力量来建设海绵城市。
中国特色
所谓海绵城市,就是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需要时再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
建设海绵城市是中国提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水问题综合治理理念。任南琪说,国外相关理念在区域发展、制度背景方面,与中国目前的需求并不完全吻合。而海绵城市是中国综合解决城市水问题的宏伟系统工程。
建设海绵城市,需要考虑的一大现实是中国地区差异性大。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镇水务研究院院长张全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中国东西南北中,面临的问题不一样。比如北方多缺水,南方更容易内涝。海绵城市的建设应该立足具体问题因地制宜。
创新融资
花费大是建设海绵城市的一大难题。目前,试点城市一方面在探索节省造价的工程手段,另一方面寄希望于PPP。
四川遂宁巧用“土办法”,节省下了大量资源,为解决花费大的难题提供了一个思路。遂宁对现有道路的雨水口进行“微创”改造,大幅节约工程造价;采用钢带波纹管、钢筋混凝土管代替部分塑料制品,大幅缩短了工期、降低了造价;用连砂石、碎石、多孔砖等代替价格昂贵的成品塑料制品。
江西萍乡是全国首批海绵城市试点,按计划,3年要建设159个海绵项目,总投资63亿元。这对于萍乡这个年财政收入100多亿元的小城市来说,压力很大。2016年,萍乡找到了突破口——PPP模式。当年,萍乡举办了“海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介会”,与78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目前,萍乡全市海绵项目已完工43个,在建74个,完成投资46.53亿元。
因为花费大,有一种说法认为,建设海绵城市是“烧钱”的事。对此,任南琪表示,这是没有看到投资带来的系统效益和城市整体水安全、水生态环境的改善。“不少城市的政府、设计单位把海绵城市简单化了,认为海绵城市只是改变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这一指标,而实际上,海绵城市是改善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
相关阅读
襄阳市出台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让雨水自然渗透、就地消纳,城市不再出现内涝。记者昨从襄阳市规划局获悉,《襄阳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获市政府批复。【详细】
老城新生:武汉“海绵经验”或全球推广
近日,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的绿色生长项目组来到武汉,计划将武汉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活动作为【详细】
观察:国家级海绵城市“延迟交卷”为哪般?
2015年,住建部、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开评了首批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按照申报要求, 试点海绵城市建设周期为两年。但3年过去了,本该去年就验收的项目到目前为止还在紧锣密鼓地建设,这是为什么?【详细】
上海浦东:大力推广海绵城市道路核心技术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浦东新区第九届学术年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