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空间与城市居民休闲
从我国城市居民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空间分布状况来看,内蒙古、宁夏、四川、重庆、广东、北京和山东等7个省区的城市居民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处于14.46-18.80km2之间,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属高水平省区;甘肃、陕西、河北、安徽、江苏、浙江、湖南、福建、贵州和海南等10个省区的城市居民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介于12.11-14.45km2之间,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属较高水平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新疆、西藏、青海和湖北等8个省区的城市居民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位于9.94-12.10km2之间,城市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属于中等水平区;其余6个省区的城市居民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均位于7.33-9.93km2之间,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拥有量相对较低。从空间分布来看,各省区城市居民人均公共绿地面积高低水平区杂居分布的态势明显,同样也从侧面说明了我国城市居民休闲活动在地区间的差异十分显著。
公共文化空间不足、公共文化资源分布的不合理以及城市休闲空间高度雷同现象,致使城市居民休闲活动缺乏选择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居民休闲活动的体验感知水平。众所周知,广场舞现象在全国风靡一时,但是由广场舞所引发的矛盾与冲突并不鲜见。据人民网2015年报道,新疆乌鲁木齐某小区居民因无法忍受广场舞产生的噪声,该小区居民通过使用泼机油、撒玻璃、垃圾等手段破坏公共设施借以阻挠广场舞;2016年,在广西阳朔镇一男子因无法忍受广场舞噪音竟然开枪射伤了跳舞的大妈。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忽视了居民对广场舞这一休闲方式的需求,未能建立可供居民进行广场舞休闲活动的公共文化空间,引发了广场舞爱好者对其它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无序挤占,甚至引发城市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则从侧面说明了由于居民公共休闲空间的缺失从而导致城市居民休闲活动体验的满意度受到了影响。再如,在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中举办的商业演出活动,往往会产生极大的噪声,并伴有大量的宣传推销人员,在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进行休闲活动的居民往往成为这类活动所宣传和推销的对象。持续地高分贝噪声、宣传与推销不仅不能使城市居民达到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休闲目的,反而使他们疲惫不堪,穷于应付。除此之外,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中的摆摊设点现象屡禁不绝,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商业化发展态势日趋明显。这种现象,不仅影响城市居民的休闲体验,更有甚者,还会影响到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
三、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与城市居民休闲的发展趋势
(一)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快速建设将为城市居民休闲提供更多机会
2016年末,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了57.35%。预计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超过60%;2030年接近70%,2050年,将超过80%。与此同时,随着城市管理部门对公共文化休闲空间重要性的认识,对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资金投入也逐步增加,许多社会资本也通过不同渠道进入城市公共文化建设过程中。这些都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城市居民休闲环境、培育多元化的休闲产业体系、优化国民休闲产业发展格局、完善城乡休闲公共设施,能够促进国民休闲的快速发展。不过,中国旅游研究院相关研究表明,2015年,虽然我国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与居民休闲活动均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城市居民的休闲时间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有71.4%的城镇居民认为,“工作时间过长、工作过程过累”是制约城镇居民休闲活动的重要因素。这就是说,随着国家对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投入力度的加大,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与城市居民休闲在空间维度上的矛盾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与城市居民休闲在时间维度上的矛盾则逐渐上升为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与城市居民休闲两者之间的主要矛盾。
(二)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规划将趋于合理化
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往往由市级尺度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区级尺度的公共文化空间、街道尺度的公共文化空间、社区尺度的公共文化空间和小区尺度的公共文化空间构成。不同等级尺度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服务功能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各类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辐射范围的大小和服务对象数量的多寡。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大尺度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比如中心广场)的建设往往受到的重视程度较高,而与居民休闲活动密切的小尺度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比如社区公园)的建设往往关注度不够,因此造成不同尺度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与城市居民的实际休闲需求之间产生了明显的矛盾。我们注意到,随着各级城市管理部门对城市文化空间尺度的认识逐渐深入,已经开始关注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尺度的差异特点,挖掘城市历史、建筑、文化资源,并致力于缩小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与城市居民休闲活动之间的剥离程度。
编辑:guo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