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生泉:生态城市与海绵城市
2017年9月2日下午,在河北衡水举行的湿地园林与生态城市建设研讨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副院长车生泉教授发表题为《生态城市与海绵城市》的主题演讲。他提出,城市中人是核心,城市生态系统应当是以人为主体的系统,生态城市是一个统筹理念,包括产业、社会文化,另外,建海绵城市要做好对水的利用和管理,把被打断的生态链条重新建立起来。
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副院长车生泉
以下是演讲实录:
城市生态系统应当是以人为主体的系统
感谢各位领导和在座的各位朋友,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关于生态城市、海绵城市和生态修复的一些内容,讲一些我的研究思考。
讲到海绵城市,讲到生态城市,要看一下生态和文明这两个词儿的关系。从专业的角度来讲,生态是一个状态,是生活环境的状态。什么样的状态最好?我们认为平衡的状态是好的,上午很多院士讲了生态的问题和环境的问题,在城市里面往往把人当成一个核心要素,人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这个关系也是一种平衡,人是这个关系里面的核心要素。文明比较好理解,是人类今天的成果。这两个叠加在一起,就是生态文明这个话题,生态文明是未来或者现在正在即将进入的生态状态。
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存在着农业文明、生态文明、工业文明并举的状态,我们并没有全部进入生态文明的状态,北京、上海也没有进入,我们的目标是生态文明,衡水的目标也是生态文明。怎么界定农业、工业、生态文明呢?除了环境要素之外,很大的问题是产业要素,产业的比重和产业的关系,不谈产业只谈状态是悖论,是无法实现的,今天衡水的问题很多是产业造成的。我们无法跟新加坡比,我们有我们的道路,我们有我们的对策,我们有我们的困惑和困境。
到目前为止,人类和地球经历很多生态生代。生态生代是什么?生态生代首先是生态文明和生态文化。今天在座的很多同仁一起来探讨,首先在思想上要进行洗礼,我们怎么对待生态,怎么对待环境,比我们简单地做一些技术工作可能更为重要。我们的理念和价值观是什么?有人常常讲,中国需要一场文化的复兴,这个复兴是什么?就是人和自然的关系,个体和公共的关系,我们至今没有建立起来起个人和公共关系的文明理念,什么都希望拿到家里,对公共的东西视而不见。上午有两位院士讲了,空气、水、土壤都是公共的东西,我们对它是视而不见的。
对于城市生态来讲,我们认为它是一个人为主体(的生态)。城市中人是核心,城市不是生物为主导的系统,不像自然生态系统,而是以人为主导,本质上是社会学的东西。人的文化,人的思想如果不更新的话,城市生态的实现是非常难的。它具有非常强的人工化的环境,这是无法逃避的。海绵城市是希望开发的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最小,人工化的环境也是不可逃避的,我们不可能回到原始社会生活。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自然界里,地球上所有东西都是平衡的,水去哪儿了,实际上没有出到地球之外,由一个小循环变成一个大循环,它是开放的。城市是能量物质的不断收入,产生的废弃物要不断地代谢,如果代谢不掉就变成了污染,这是一个开放系统。我们希望这个开放系统尽可能降低开放性,让它循环起来,也就是生态城市和海绵城市的对策。这个循环能不能做到?百分之百,做不到,尤其是大城市,可以做一些局部的小循环,自然生态系统中完全可以自我循环,没有垃圾的概念,也没有废物。为什么产生了废物,是因为循环被打断了,依赖性很强,所以它是一个多学科,是社会经济和环境相融合,首先第一位是社会问题。我们国家在这分析的研究反而是最弱的。学界经常会讲纽约、澳大利亚、新加坡2030、2050年规划愿景,首先讲的就是社会公平,社会总有一部分是处于弱势。第二个讲的是可持续,就是以社会理念为推导的发展理念。
编辑:guoai
相关阅读
襄阳市出台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让雨水自然渗透、就地消纳,城市不再出现内涝。记者昨从襄阳市规划局获悉,《襄阳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获市政府批复。【详细】
老城新生:武汉“海绵经验”或全球推广
近日,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的绿色生长项目组来到武汉,计划将武汉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活动作为【详细】
观察:国家级海绵城市“延迟交卷”为哪般?
2015年,住建部、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开评了首批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按照申报要求, 试点海绵城市建设周期为两年。但3年过去了,本该去年就验收的项目到目前为止还在紧锣密鼓地建设,这是为什么?【详细】
上海浦东:大力推广海绵城市道路核心技术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浦东新区第九届学术年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