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变身海绵城市有了专项规划

2017-09-08 08:00:46         来源:现代快报     浏览次数:

  如果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会“呼吸”、有“弹性”, 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就可以减少城市遇到暴雨时出现“看海”的尴尬。

  近日,由南京市规划局牵头编制的《南京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获南京市政府批复。9月7日,该规划内容在南京市规划局官方微信平台上公布,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南京计划对148条行泄通道进行改造,建议恢复进香河、龙江河、响水河等5条河道覆盖段,打开“盖子”,让河道重现天日。通过一系列的措施,3年后,南京建成区20%以上的区域可以像海绵一样“吸水”。

南京:变身海绵城市有了专项规划

多级雨水调蓄系统

  多增下凹式绿地、绿色屋顶 

  怎样让路上的雨水更好地排出去?南京计划新增多级雨水调蓄系统和超标雨水排放系统,排蓄结合,形成完善的排水防涝体系。

多级雨水调蓄系统就是指新建地块以及道路、广场、绿地等,建一些下凹式绿地、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生物滞留设施,这样雨水就可以被绿色屋顶收集,或者流到绿地下面的蓄水槽内。

南京:变身海绵城市有了专项规划

超标雨水排放系统

  超标雨水排放系统是通过自然水体、多功能调蓄水体、行泄通道、调蓄池、深层隧道等方式,让雨水能排出去。

  市规划局市政处处长陈燕平介绍:城市能够有效应对不低于50年一遇暴雨。通过系统构建源头减排、过程控制和系统治理工程体系,未来南京将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暴雨不成灾”。

  对148条行洪通道进行改造

南京:变身海绵城市有了专项规划

  南京城区25个排涝片区共148条雨水行洪泄洪通道,其中5条为新建,分别为科技路、龙王山大道、启智路、华东路、山河路,143条已建。

  对于新建的行洪通道,应在道路两侧设置不小于5米的绿带,在绿带内设置溪道,让雨水流入。

  对于已建的行洪通道,两侧有绿带的,在绿带内改造设置溪道;两侧没有绿带的,沿路增设盖板沟及平侧结合式雨水口,增加雨水收集和行泄能力。

  到2020年,南京将消除劣V类水体

  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降雨等均会使水体遭受污染,这次规划也特别提到:通过完善污水收集系统、雨污分流改造等措施,加强入河污染物控制。

  通过水体清淤、垃圾及漂浮物清理等措施控制水体内污染物;通过控制雨水径流污染、雨水口污染、雨污混接污染,减轻降雨和地表径流冲刷所造成的水体污染;通过引水补水、恢复和修复河道等方式加强生态河网建设,提升水环境容量。

  通过不断提高南京市水环境治理能力,到2020年,南京将消除劣V类水体。

  建议恢复进香河等河道覆盖段

  由于城市建设,一些河道的部分河段被覆盖,影响了行洪。此次规划还建议恢复进香河、张王庙沟、北十里长沟西支、龙江河、响水河5条河道覆盖段,全长约3.26千米。

  规划制定了水面率的硬杠杠,如地块面积大于等于20公顷的居住用地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其附属水面率要求不低于2%。

  确定43条河道进行岸坡生态化改造

南京:变身海绵城市有了专项规划

  有43条河道近期需要岸坡生态化改造,总长约为87.47公里,比如设立缓草坡驳岸、生态石笼驳岸、自嵌式植草驳岸等。为了节约水资源,规划也提出将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污水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南京市雨水利用替代城市供水比例达到5%。

  雨水调蓄设施建设有了“硬杠杠”

  南京还计划建更多的蓄水池,并且有了标准。今后南京2公顷以上用地,要求建设每公顷不小于200立方米的雨水调蓄设施。此外,在保障地下空间功能和安全的基础上,新建地下空间工程应配建雨水调蓄设施,具体配建标准为:每万平方米地下空间面积配建调蓄容积不小于100 立方米的雨水调蓄设施。

  3年后,南京20%以上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要求

  未来,南京通过一系列措施,可以将75%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南京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据了解,南京还将出台一系列的技术导则,以更好地保障规划的落实。
 

编辑:liq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