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绣娘”说精细化管理
背街小巷整治提升,是提升城市环境的基础、建设美丽城市的末端。今年,本市核心区2435条背街小巷,都有了自己的街巷长。5个月过去,这些“城市绣娘”是怎样一种工作状态?心态如何?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近多位基层街巷长,倾听他们的心声。
“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还管网格和绿地。”今年4月起,北京市东城区龙潭街道城建科科长王秀云,多了个“头衔”——夕照寺西里南区巷长,几百米的巷子成了她天天要去走一两趟的“责任田”:拆违、开墙打洞、绿化、停车、架空线、堆物堆料等问题都要牵头解决。对于自己的“责任”,她这样幽默形容。
街巷长本身没有执法权、行政命令权,主要是做沟通反映、协调督促、穿针引线的工作,是解决问题的“前台”。背街小巷都不长,却往往业态复杂、人口密度高。街巷长们纷纷走访社区、入户调查,了解“家底”。龙潭街道夕照寺西里南区私搭乱建现象一度十分普遍,拆违前,王秀云走访了所有“违建户”,本子记了厚厚一摞;东城区新开路胡同巷长姜波亲手绘制了详细的工作地图……这是向城市治理的痼疾顽症开战,任务重、难度大。
面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坎儿”,街巷长们都有一本自己的“工作经”:“作为街巷长必须有坚定的决心,才能逐一解决难点问题。当然仅靠一人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广泛发动群众、单位和商户。”天桥街道腊竹胡同(东西段)街巷长贾志新说。西城区新文化街东段街巷长杜春晓则认为,再难的问题,认真当自家的事就能想到办法,努力就能一点点往前推动。“后期提升建设,要像自己家客厅装修一样精心设计、精雕细琢。”西城区樱桃三条巷长黄飞的话,是大家的共同心声。
东城区为17个街道环境提升配备设计师,邀请规划专家量身定制环境提升设计方案;西城区加快推进阜内大街环境整治复兴计划,对鼓楼西大街开展多项街区整理提升工作……眼下,本市正加快研究制定街巷设计导则,按照“先设计、后整治”的原则,推进疏解整治的同时,进一步加强街巷风貌的修复与美化提升。
编辑:li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