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冶杯故事】朱李美仑:参加园冶杯提醒自己不忘初心
通过实地调研找到最初灵感
青岛理工大学的朱李美仑同学,大三上学期通过班主任刘森老师和往届参赛的学长学姐们了解到园冶杯,并在大四上学期与团队参加了竞赛。
朱李美仑
朱李美仑所在团队在准备竞赛题目时,一开始有很多个备选,最终选定天津港8.12生态修复这个选题,主要是考虑到当下这类场地的现状,包括很多废旧工厂的景观建造都有污染治理的问题,而天津港爆炸事故地的场地矛盾尤为突出,具有代表性,所以最终在事故发生一周年的节点,确定以此为参赛题目。
团队共有4名成员,每个人在各个阶段都有明确的分工。整个作品从选题到调研,再到最终方案设计的敲定,一共历经了3个月的时间。确定题目后,大家做场地的资料收集,刘森老师一直支持大家去场地进行实地调研,大家也正是因为这次“冒险”的调研,找到解决问题的源头和设计的最初灵感。实地考察后,大家制作了详细的调研结果分析,罗列问题清单和解决方案,最终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设计方案并完成制作。
过程中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
在整个过程中比较值得一提的,是团队全体成员奔赴天津实地调研的经过。大家原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调研,真正到达目的地后才发现,想进入场地都是件困难的事情。由于爆炸物质的特殊性,整个场地被严密维护起来,周边小区的居民也大多已搬迁,大家只能通过周边作业的工人师傅和小商贩来采访调查,同时也只能在护栏外拍摄场地内部的土壤原貌。好在他们采访到了场地内施工的工人师傅,才对场地内土壤污染情况、残存植物和人们的希冀愿景有了真实的了解。
设计过程,又遇到了困难,对于氰化物污染土壤治理方式的敲定。由于事故场地临近海港,土壤属盐碱性,与抗氰的植物和微生物是否矛盾,是大家一直纠结的地方,这直接决定着设计方向。最终大家查阅了上百份国内外论文文献,并和老师反复研讨,才确定用产碱杆菌辅助于农作物载体和植物根系,景观装置的分层作用机制共同作用于场地,来完成这次的生态景观修复设计。
学风景园林专业的要多学多看
对园冶杯,从刚开始的不了解到参与其中,再到获得名次,在朱李美仑看来是个挺奇妙的过程。她说,一直都知道有许多高校的师生参赛,会有激烈的竞争,但她所在的团队心态都很平和,只是想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共享和交流,放到一个大的平台上互相学习,因为这样方能提升自己。在得知参赛结果后,她的第一感受是,对得起自己和团队们的付出。
如今,朱李美仑在读风景园林专业的研究生。对风景园林专业,她说,很喜欢这一专业的多学科交叉性,而且这是一门学起来有温度的学科。她希望,未来能够在这个专业上继续学习下去,也希望所有学这个专业的同学们都能不忘初心,多学多看,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参赛信息
题目:天津港8.12爆炸事故区景观生态修复设计
作者:朱李美仑、欧阳慧敏、杨明轩、秦高远
指导老师:刘森
院校: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奖项:主题组生态修复类二等奖
编辑:li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