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规划:大城市的精细化管理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应该是在2015年就请示、批复的,现在才批复同意说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批复明确指出:“《总体规划》的理念、重点、方法都有新突破,对全国其他大城市有示范作用。”理念与方法更具有普遍意义,我们试做梳理。
批复强调:“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城市的规划发展建设,要深刻把握好“都”与“城”、“舍”与“得”、疏解与提升、“一核”与“两翼”的关系,建设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舍”与“得”也是其他城市需要面对的,北京要疏解非首都功能,其他大城市也要疏解非中心功能。
优化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严格控制城市规模的理念也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现在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城市都司空见惯了。城市太大难免人太小,和谐宜居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特大城市更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切实减重、减负、减量发展,实施人口规模、建设规模双控,倒逼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城市功能优化调整。城市规划要严守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
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理念也是先进的,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要推进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均衡布局,北京要实现城乡“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全覆盖。其他城市依据规模大小可以规划“十分钟或五分钟社区服务圈”。
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特色风貌塑造方面,北京要凸显历史文化整体价值,塑造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其他城市也要加强城市设计和风貌管控,保持城市建筑风格的基调与多元化。
批复明确提出了治理“大城市病”的问题,要标本兼治缓解交通拥堵,努力实现人民群众住有所居,着力攻坚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加快海绵城市建设。
批复提出,要“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精神,以最先进的理念、最高的标准、最好的质量推进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其他城市也要向这个标准看齐,追求一定的示范效应。
在城市治理方式创新方面,要“加强精细化管理,在精治、共治、法治上下功夫”。精治就是不仅要管好主干道、大街区,而且要治理好每个社区、每条小街小巷小胡同。共治就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城市治理,法治就是注重运用法规、制度、标准管理城市。要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体制,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精治、共治应该是这个批复的突出亮点,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绣花”理念的具体化。
今年全国两会在上海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城市精细化管理,必须适应城市发展。“绣花”表达了精细化工作理念和精益求精的要求。从城镇到特大城市各方面工作都需要“绣花”一样聚精会神、用心用力,其他方面的工作同样也要贯彻这一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精治、共治、法治”可能进一步成为普遍的要求,升华为价值理念的组成部分。共治反映了共建、共商、共享的新型民主的本质,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重要生长点。
最后,要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总体规划》是城市发展、建设、管理的基本依据,必须严格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每个城市都要一张蓝图干到底。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
编辑:li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