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湿地公园下藏着亚洲最大再生水厂

2017-10-16 12:56:50         来源: 千龙网     浏览次数:

  在京城南四环外的地下深处,有一处亚洲最大的再生水厂——总建筑面积达45万平方米,迄今已运行了约一年,每天把60万立方米的污水处理成地表四类水质。

  污水全部在地下处理,处理后可以直接用于河湖补水、园林绿化、市政杂用等领域。而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再生水厂通过排水集团的科技研发整合,每天只需9人便可顺利运行。

  环境优美

  湿地公园下藏着亚洲最大再生水厂

  在芦苇掩映的湖水中,一条条红色、黄色的鱼儿游来游去,几名游人在湖水上的木栈道上穿行,空气清新没有一丝异味儿,如果第一次来,可能没人知道这片湿地下面是亚洲最大的再生水厂。

  昨天(14日)下午,记者来到这片名为“一亩泉”的湿地,眼中的美景“颠覆”了对以往污水处理厂的认识,据悉,这片湿地与槐新公园连成了南城的湿地景观。

  之所以名为“一亩泉”,是因为槐房再生水厂紧邻的小龙河发源地曾名为“一亩泉”,近年来地下水位下降,泉眼干枯,随着槐房再生水厂通水运行,消失的“一亩泉”湿地景观得以重现。

  为何要把这么大规模的再生水厂建到地下?据了解,与传统的地上再生水厂相比,这座水厂相当于节约了240亩宝贵的土地资源;同时,其构筑物全部建设在地下,实现绿色生产,后期运营不会影响到周边居民。

  科技先进

  只需9人即可保障水厂运行

  这个被誉为亚洲最大的再生水厂究竟有多大?据北京排水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槐房再生水厂地下共有3层,地下一层为污水处理区域,汽车可以畅行其中;工程建设需要浇筑48万立方米混凝土,使用72890吨钢筋,均为中国水务工程之最——建设时的土方量超过220万立方米,相当于20个鸟巢。

  在建设过程中建设者也运用了多种技术。当时项目部依据BIM(建筑信息模型)平台和物联网平台有序地调度施工生产。

  施工最高峰时物联网显示,每天有200吨钢筋运进现场,最多一天加工钢筋600吨,7台泵车一天可浇筑混凝土3000立方米,有3000多名建设者协同奋战。

  槐房项目应用了建设部推广的十项新技术中的十大项、28个子项。经过13个月的施工,槐房再生水厂工程顺利完成结构施工任务,以其优异的质量通过了北京市政基础设施结构长城杯验收,并以北京市受检工程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第四批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阶段验收。

  该厂每天处理污水能力为60万立方米,可收集处理北京市中心城区西半部大多数污水。

  而令人惊讶的是,这么庞大的厂区设施和运行能力日常只需要9人。记者昨天下午来到槐房再生水厂的大脑——中控室,二十余台电脑在精确监测整个水厂的运行。

  据了解,北排集团自主研发的红菌技术、精确曝气技术、北排膜等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以及热水解+消化+板框脱水的污泥处理的节能降耗工艺,一系列高科技将1000多公里管线和4万多台设备串连起来。

  生态环保

  全程无害化处理和生产

  槐房再生水厂四个巨大的生物池吸纳的是北京西部的污水,排出的是可利用的清洁再生水,它本身就是一座润泽京城的会呼吸的生命体。

  槐房再生水厂工程主要承担缓解城南地区污水处理压力的任务。据市排水集团介绍,槐房再生水厂设施为全地下建设,地上建设人工湿地保护区,实现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和谐发展;同步在厂区内采用热水解+消化+板框脱水的污泥处理工艺,实现污泥的无害化处置。

  污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可以在厂内实现减量、无害处理。通过“热水解+厌氧消化+深度脱水”的技术路线,可以实现污泥减量化,后续还将探索生产的各类污泥资源化产品进行推广应用。

  另外,水厂在运行中还利用污泥消化产生的沼气和沼气利用设施,为厂内生产提供热能和电能;利用厂区空间和光伏技术发电,为厂区提供用电或上网外供;利用水源热泵技术,通过提取污水中的热能用于厂区的制冷供暖。

编辑:ludan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