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沪”称源于这条河
苏州河沿岸是上海最初形成发展的中心,催生了几乎大半个古代上海,后又用100年时间成为搭建国际大都市上海的水域框架。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
捕鱼工具“扈”
因此,吴淞江下游近海处一段(今黄浦江下游)的名称为“沪渎”,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海也就逐渐被称为“沪”。
1. 苏州河的前世今生
苏州河之名,始于20世纪中叶上海开埠后,部分爱冒险的外国移民由上海乘船而上,溯吴淞江直达苏州,就顺口称其为“苏州河”。
到1848年,上海道台麟桂在与英国驻沪领事签定扩大英租界协议时,第一次正式把吴淞江写作了“苏州河”,由此开始“苏州河”之名逐渐流行。
远在上海建县以前,苏州河就已经在上海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生活中发挥重要影响。
公元219年,孙吴政权在现上海青浦区白鹤镇一带吴淞江南岸建造“艨艟巨舰”(大型船舶)青龙舰,带起一座发达的经济中心城镇青龙镇。
唐天宝年间,青龙镇已因“依海枕江,襟湖带浦”而逐渐兴盛,成为重要对外贸易港口。
北宋致和年间(公元1113年)青龙镇“烟火万家,衢市繁盛,人文荟集,风景迷人”,各方达官显要、蕃商巨贾、骚人墨客纷纷到此游历、居住,盛况可与南宋京城临安相媲美。
2. 苏州河上的人文符号
苏州河的人文历史悠久,而桥梁作为苏州河上文化凝聚的结晶,诉说着苏州河百年辉煌的历史。
苏州河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始建于19世纪末,即沟通当时英美租界的苏州河口的“威尔斯桥”。
原先此桥为木结构,20世纪20年代在其侧另建钢结构大桥,即著名的“外白渡桥”。
《情深深雨蒙蒙》中依萍跳河的桥就是架在苏州河上的外白渡桥。
影片中依萍跳河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位于上海城区的苏州河段先后建成了18座大桥。这些桥中不少为租界工部局所建或改建,因此一般桥梁都集中于苏州河东段,且多带有浓郁的欧洲城市拱桥风格。
自外白渡桥以西,分别有乍浦路桥、四川路桥、河南路桥、福建路桥、浙江路桥、西藏路桥......若沿苏州河西行,便可细细品味这些老桥的风韵。
乍浦路桥
苏州河畔的建筑也同样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有英国领事馆、礼查饭店、百老汇大厦、文汇博物院、新天安堂、光陆大戏院、公济医院大档、邮政局大楼、天后宫、河滨大楼、圣约翰书院(后为圣约翰大学)等等各类建筑。
英国领事馆
浦江饭店
百老汇大厦
圣约翰书院旧址
这些楼群临水而立,被称作“连云楼阁”。
3. 苏州河文脉的传承
苏州河运用历史建筑包括桥梁的有机梳理来建构人文空间。
从外白渡桥西行至曹杨路桥,沿线汇集了各式各样风格不同的工业建筑、仓库建筑、居住建筑,它们见证了上海近代历史的发展。
沿着苏州岸边行走上,如同踏着旧城的历史印辙,可以清晰地看到上海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演变。
在苏州河滨水空间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建筑通过内部功能转换,外立面统一整合,配合道路、广场和绿地等要素合理布局,成为滨水空间内最具魅力的符号。
对建筑群进行梳理整治,比如针对石库门里弄,适度拆除了内部少量破旧的建筑,降低建筑密度,再引入滨河景观,重现上海传统的居住文化风采。
又如沪西临河“仓库艺术”,已开发成旅游服务景点。
同时,考虑到历史原因,对苏州河上众多且形态各异的桥梁,针对不同的历史予以修缮,增强了滨河空间的场所感与趣味性。
通过系统的对文脉进行保护,使苏州河滨水空间内的历史建筑如同一部古老的放映机,向观光者展示着美好的光阴故事,唤起人们对于古老苏州河的记忆。
编辑:guoai
相关阅读
上海浦东足球场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正式获批
2月14日消息,著名体育评论员姬宇阳在微博中透露,上海浦东足球场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正式获批,作为上港新主场,浦东足球场是能够满足FIFA国际A级比赛要求的专业足球场,球场固定坐席数为33765个。(图片来自姬宇阳微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