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共空间如何建设?
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代表为2017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点赞。南方日报记者肖雄摄
10月31日下午,2017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的论坛环节,邀请了全球8位专家学者,就城市发展的创新技术、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等议题发表见解,为广州的城市发展把脉出招。
城市公共空间建设
让不同背景的人聚集、交流及认同
大城市的交通堵塞令人头痛。人们希望有更好的公共空间,提高生活质量,充分享用公共权利,这成为衡量宜居城市的指标。
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区域办公室专家布鲁诺指出,当前全球城镇化超过50%,应该把城市化作为解决发展问题的工具,提倡以人为本,提高城市环境宜居度。
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主席李察尔从专业角度解读智慧城市项目。他指出,生态并非城市司空见惯的绿树花草,人类居住最需要循环生态系统。随着技术普及,城市最终都会成为智慧城市。
针对国内不少地方公共空间不适应实际使用需求、大而无当的现状,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认为,公共空间建设应终结以形象为需求的做法。要从人的使用空间体验、使用需求出发,走向更人性化精细化创新,打造品牌公共空间。如杭州西湖、上海外滩就是好的范例,它们让一个城市有一个令人自豪的公共空间,促进不同背景的人聚集、交流及认同。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说,摩拜共享单车的有效推广,使很多城市的出行方式产生变化,不仅代表了新的消费模式兴起,还说明大城市的交通问题要靠科技创新来解决。他举例,北京和伦敦两座城市待无人驾驶技术成熟后,停车空间总量可以减少5%到10%,届时人们更愿意在城市的街道步行或休闲,预计5到10年可实现这一愿景。
城市老建筑“活化”
城市的历史建筑保护了集体记忆
专家指出,城市发展不仅是硬件建设。历史文化的根脉和社会活动密切相关,城市空间改造时应逐渐摒弃重经济价值的思维方式,要把社会责任放在核心位置,更多考虑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情感价值。
美国建筑师学会香港分会会长王绍恒分享了香港的例子。他介绍,香港60%都是公共用地,住房用地非常少。年轻人希望拓展公共空间供娱乐社交,就利用废弃的工业厂房,或把历史建筑开放给公众使用。老建筑活化项目保护了本地人的集体记忆。
意大利帕德瓦大学副校长波尔图女士分享了改造活化城市公共空间的案例。改造城市中央被遗忘的场景,重新设计新的公共空间,激活历史建筑使闲置空间得以善用。波尔图说,城市的历史建筑是当地人身份认同中重要的一环。在实施改造工程中重整翻新、使用可再生能源、循环使用特殊材料等经验很值得其他城市借鉴。
编辑:guoai
相关阅读
努力提升公共空间意识
所谓公共空间,是指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包括街道、广场、公园、体育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共绿地以及公共图书馆等,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有的资源。公共空间意识则是指人们对于公共【详细】
航拍广州最大的湿地公园——南沙湿地公园
南沙湿地公园位于广州市最南端,地处珠江出海口西岸的南沙区万顷沙镇十八涌与十九涌之间,总面积约10000亩,是广州市最大的湿地公园,是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息地之一,也是夏季观赏荷花荷叶的好去处。【详细】